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为霞尚满天——记河南省罗山县老促会秘书长殷世璜二三事

2021/11/18  浏览量:     

  殷世璜,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河南省罗山县人。毕业于豫南农专,助理研究员,曾任县农科所所长、书记,县政协经济科科长,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退休后,任县老促会办公室主任、秘书长,2018年任县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

  如同众多的有志青年一样,殷世璜从小就立志当一个文学家。40多年来,尽管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发生了几次变化,但对于“写作”这种爱好,他一直没有放弃,始终用手中的笔宣传老区、宣传罗山,“笔”就像一支小喇叭一直吹奏着强劲的正能量序曲。

  申报非遗:把罗山国粹引入更广更宽的艺术殿堂

  1978年2月,当时殷世璜在县文化局工作,他主动请缨参加皮影、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2003年,他到县政协工作,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7年,协助县文化局申报非遗项目——罗山皮影,除分赴全县30多个皮影剧团走访摸底、上传下达外,他全程参与申报材料的起草。经过一年多的专项调研和筹措申报,直到2008年罗山皮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他的脸上微微有了笑容。当他还没有缓口气,市政协盘点古村落的任务又分配下来。他和政协文史委人员一起,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一个村一个村的走访、察看。这些古村落,一般都坐落在交通闭塞的大山褶皱中,殷世璜捋起袖子、挽起裤脚,逢山翻山,遇水淌河,走遍全县300多个村庄。最后经过论证,落实了国家级古村落2处、省级5处、市级12处。何家冲作为古村落,被全国第三批选定公布。

  传承基因:让红军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殷世璜出生在革命老区罗山,从小听着斗争故事长大成人。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殷世璜就注重弘扬老区着精神。特别是当他了解透罗山的革命斗争历史后,深深为之折服,他立即着手挖掘红色家底,旨在传承红色基因。罗山是块红色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在这块土地上诞生并成长壮大。抗日战争期间,是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11月,红25军从罗山何家冲出发长征,成为北上先锋。解放战争初期,王震同美方及国民党代表签订《罗山协议》,为缓和中原局势,准备中原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李先念、贺龙、王震、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郭述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罗山留下了战斗足迹。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有3万多罗山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殷世璜深怀生在红色土地上的责任感和自豪感,2009年主持编写《红二十五军与何家冲》一书,成为红色旅游的工具书。2020年又重撰《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36万字,目前正在出版社作最后审校;当获悉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园被纳入国家主题公园建设,殷世璜积极参与策划设计、搜集史料、开发宣传,目前何家冲学院已于2019年建成,每年迎来参观瞻仰者40多万人次。

  革新皮影:致力开发保护民间艺术奇葩

  罗山皮影戏是江淮地区传统戏剧精典,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传入罗山,距今480多年了。30多年来,殷世璜几乎全程参与了罗山皮影的研究、抢救、挖掘、整理等工作,以及组织推介戏曲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特别是2007年6月,殷世璜被市命名为“信阳市民间艺术大师”后,他经常深入周党镇李世宏、彭新镇陈雨伦等皮影基地,一边帮助艺人提高专业技能和文化修养,一边改革舞台布景、提高唱功,除保留一批群众喜爱的《杨家将》《隋唐演义》《宝莲灯》《出师表》《重耳复国》《封神榜》《吴越春秋》《岳母刺字》《哪吒闹海》《孙膑下山》《三打杜家寨》《包公案》等经典剧目外,把古老唱腔与豫南民歌小调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还推陈出新《黎世序治水》,反映红25军光辉历史的现代皮影戏《七里岗突围》《桂干生攻打青龙镇》《何大妈救伤员》等新编精彩故事片段,集中展示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唱腔。在殷世璜的精心指导帮助下,罗山皮影几经改革,在唱腔方面纳入了民歌曲艺等优秀曲调;在影人方面,由头水影子改为二水影子;在皮影雕刻方面,既有传统式影人,也有现代式影人,既可演唱古典戏,又可演唱现代剧目。2017年,陈雨伦新秀剧团为全国两会特别策划的《山妞赴疆探亲记》走红网络,并于10月2日—6日应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在世界文化之都巴黎举办2场罗山皮影戏专场演出,向法国人民、海外华人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外友人、华侨华人共度一个开心的国庆节和中秋节。李世宏也先后受邀赴香港、洛阳、开封、晋城等地演出,广受好评。2020年10月罗山皮影戏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非遗智慧与创新奖”。2021年5月1日—2日,罗山县在文化中心门前开展皮影戏“大比武、大练兵”展演比赛活动。殷世璜现场坐阵,既当指挥,又当评委。通过这场皮影“擂台赛”切磋,既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锻炼了队伍,发现一批优秀皮影戏新人,又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民间艺术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并提倡皮影艺人与诗词、书画艺术家牵手,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皮影正戏展演前,结合党史教育,利用影人口述、字幕等形式,宣传书写有关党史教育方面的诗词、书画,让党史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目前,全县20个乡镇(街道),个个乡镇都有皮影剧团活动,其中有54个皮影剧团(担、箱)常年活跃在罗山、光山、新县等地,有时也到湖北、安徽、江西等外省交流传经,经常演唱的剧目有260多个,每年演唱2200多场次。

  笔耕不辍:充分彰显一位文学工作者的情怀

  殷世璜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有诗歌、散文、曲艺、新闻报导等,但更多的是用“五句山歌”的形式写灵山、龙池等风景区的传奇故事。殷世璜早就预料到,随着农田责任制的推行,“大集体”劳动的形式一去不复返了,一些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传统山歌、民歌、夯歌等会逐渐失传。于是,他一边创作新民歌,短则一首五句,长则一诗千多行。写人叙事,绘景抒情,易懂而不乏味,直白而含意深刻。歌颂的内容,有全国名胜风景区及其传奇故事,有名垂千古的开明帝王,有心系百姓疾苦的清官,有甘作人梯的教师,有默默奉献的平民百姓,还有表达相互爱慕的男女青年。选材广泛,爱憎分明,抑浊扬清,鞭辟入里;一边着手搜集整理老民歌,字里行间闪烁着人生哲理,长诗短歌不时浮现出警句、佳句。多年来,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民歌600多首,发表散文、曲艺作品20多篇,其中诗歌代表作《担麦》《紫云英》等,被选入大型诗集《国风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散文《霞》被选入《信阳地区散文选》,民歌《山歌伴我长成人》被选入《河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信阳歌谣传》。诗词代表作《咏竹》《灵山笔会有感》《教师吟》等被选入《中国当代抒情诗词大典》《中国当代爱国诗词大观》《二十世纪文学作品选•诗词卷》等大型诗词专辑。2000年出版了五句山歌专集《灵山吟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2年又出版了以五句山歌为主的第二本诗歌专集《竹叶笛》。

  退休不退志:为“资政育人”出力流汗

  八年前,虽说殷世璜退休后,但他一直为县委县政府多个部门耕耘服务,主要从事文史工作。特别是被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返聘后,他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歌颂身边人、身边事的特点,弘扬正能量,撰写有分析、有建议的调查研究20多篇。几年来,先后被《中国老区建设》《中国老区网》《河南老区建设》《信阳老区建设》《信阳日报》等报刊杂志采用80多篇。还积极参加县老年科协、老年诗词研究会等社会团体活动。自2018年担任老年诗词研究会会长以来,确立了头顶石创作基地,并亲自编纂、审校作者诗词,每年结集出版一本《罗山诗词》,有效壮大了罗山诗词队伍。2019年,殷世璜又承担了《罗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撰稿工作。他老当益壮,承担编纂组长。经过反复修改,《罗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已于2021年8月定稿出版,35万字,为党政机关开展党史学教活动提供了一部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同时,积极参加县老干部局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多次随局长袁继业赴红安、新县参观瞻仰革命圣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8月25日,在老干部局组织的学党史、讲党史、懂党史、用党史座谈会上,他作了体会发言。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殷世璜充分发挥擅长,每年为各部门撰写各类材料不下60万字,连年被评为文化宣传先进个人。2015年5月被中共信阳市委组织部、中共信阳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9月被信阳市老年诗词研究会评为“2013-2017年度诗词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4月被信阳市政协评为“优秀文史资料撰稿员”,被省老促会评为“河南省老区建设先进个人”。2020年5月,荣获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7月获中共河南省委老干部局颁发的离退休干部“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三等奖。2021年3月,获信阳市老科协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4月荣获全市离退休干部“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征文三等奖。其事迹被《河南日报》、《信阳日报》等报刊杂志刊载,生平传略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等。

  握别时,殷世璜仍信心满满地说:“古人把人老比作夕阳,我认为夕阳不是黄昏,它是晚霞的序曲。生命不息,就该奋斗不止,让夕阳更加灿烂,启迪美好明天!”。

  (河南省罗山县老促会 熊道锋)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