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黄桥革命老区献血“夫妻档”10余年谱写无私大爱

2022/03/24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他们是一对热衷于无偿献的“夫妻档”,10多年来,坚持用自己的爱心挽救了一条条生命;他们是热衷公益的志愿者,用一个个平凡义举传递社会正能量。他们就是王海军、于义锋夫妇。

  王海军、于义锋夫妇家住黄桥革命老区江苏省海安高新区通学桥村海南花苑。丈夫王海军是退伍军人、海安福缘志愿大队志愿者,同时也是献血达人。一直以来,王海军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他第一次献血是在2011年12月,那天他和同事途经泰州市第一百货,一辆献血车停在附近,得知A型血紧缺,他立即撸起袖子。但是,由于血压偏高,医生说不宜献血,满腔热情的他不服气,第二天再去,血压仍然不符合要求。这下,他冷静下来,得知血压高是由于紧张所致。于是,他在献血车旁静静等待了半小时,这次,终于献血成功,献了300毫升血。

  一次献血经历点燃了他内心爱的火焰,当他了解到,无偿血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而捐献血小板的人并不多时,他便萌发了捐献血小板的想法。按规定,献全血半年后才能献血小板。2012年6月12日,距离第一次献血刚好半年,他再次来到血站,顺利捐献了两份血小板。

  陪同丈夫就血的于义锋,在王海军的鼓励下,鼓起勇气挽袖献血。此后俩人就有了一个美好的约定––一起献血。于义锋说,丈夫就她的"爱心领路人”。

  为了共同的心愿,这对夫妻主动建起了海安无偿血QQ群、微信群,坚持义务宣传,鼓励、号召身边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中来。截止目前,王海军无偿献血166次,成分血(血小板)164次;于义锋无偿献血20次,成分血(血小板)19次。

  2014年12月3日,如皋人席校俊突患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若不能及时输入血小板,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然而,血小板的正常储存时间仅为几天,血库中的A型血小板十分紧缺。亲戚朋友纷纷卷袖相助,怎奈符合捐献条件的寥寥无几。

  当时还在泰州火车站工作的王海军看到这条讯息,立即乘坐3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南通,为席校俊捐献了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又赶了回去。席校俊的妻子龚女士感动说:“都说血浓于水是亲情,从此,你就是我们的亲人!”

  2022年3月11日,于义锋接到医院献血屋的电话,电话那边的医生说:“有一位急需AB型血小板,现在血站里的库存为零,其他AB型捐献者还没到间隔期,能够满足条件捐献两个单位的人只有你了。”接到血库告急的消息,于义锋迅速赶到了医院。

  于义锋的血型是AB型,AB型血在行业内被称为“贵族血”,占比低,只有9%。血小板的捐献和常见的全血捐献不一样,全血可以冷冻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而血小板的正常储存时间只有几天,所以这也导致患者需要用血的时候往往比较急,如果血小板没有及时输送,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每当临床有急需,于义锋的身影总能及时出现。

  王海军和于义锋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但作为志愿者,他们又是不普通的。除了无偿献血,他们俩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活动。这对“热血英雄”多次获得荣誉,王海军4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是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一星、二星级志愿者。此外,于义锋作为一名网格员,在疫情防控、防诈反诈、文明城市创建宣传、铁路护路等工作中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这对无偿献血“夫妻档”用自己的真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奉献精神伴爱同行。

  (张贵才 周丹辉 陈俐君 赵孟)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