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登封红色文化传承志愿者——王花冉

2022/04/08  浏览量:   作者:宫寅  来源:中国老区网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岳嵩山南麓,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而且还有辉煌的革命传统。登封的革命历史源于1924年登封第一个共产党员王敬臣回登封传播革命,1938年4月建立中共登封地下县委,发展党员200余人,1939年2月12日,召开中共登封第一次党代会,1940年形势恶化,1941年7月县委停止活动,党员继续采取各种方式坚持斗争。特别是1944年9月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从太行太岳军分区组建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1760余人,强渡黄河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司令部驻扎在东白坪村,以此为据点在周边10多个县开展抗日斗争。根据全国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1942年初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组建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戴季英为政委的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司令部率部来到登封,与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会师,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司令部驻扎在登封徐庄孙桥村,统编了在豫的六个支队(先遣支队编为第一支队)和一个地方武装部队即河南人民抗日军。在八路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奋战和老百姓的积级配合下,狠狠打击日军侵略者和地方伪顽反动势力,在一年时间里战斗200多次,开创了全国第19个抗日根据地。所以登封是一块红色之地、登封是一块抗战名地、登封是一块英雄阵地、登封是一块报恩之地。正因为登封红色沃土资深,所以当代有众多的党员干部群众都积级地投入到宣传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发扬老区优良传统伟大事业之中。原任市老促会副会长、秘书长、妇工委主任王花冉就是其中之一,无论在老促会任职的19年期间还是从老促会退休至今,都异常关心和积级参与老区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20多年如一日,至今已进入耄耋之年,仍坚持不懈。实现了在宣传红色文化挖掘上有成效、实体上有显现、社会上有影响的良好形象。

  挖掘红色历史人物,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为了真实地记载在党的早期革命时期,在没有政权、没有合法地位、没有报酬、没有武装力量的情况下,地下党员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在白色恐怖时期,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反封建、反压迫、反黑暗统治的顽强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1300多人牺牲在登封大地。为了使他们的精神留芳百代名传千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老促会王花冉同志主动请缨,组建写作班子和乡镇市直部门合作,以“共有共建”的形式,集中精力完成了《登封革命老区人物》一书,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全书共挖掘收集了1780个英雄人物事迹,其中收集传记850人、简介187人、名录743人;将军级14人、军级30人、师级85人、团级100人、地方领导150人、社会各界812人;烈士589人,近百万字,填补了登封革命史志的空白,写出了登封人民自己的革命史。事实证明该书具有史料性、教育性、可读性、收藏性的社会价值,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继承革命传统,鼓舞革命斗志,加快老区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以花冉同志为主,广泛征集挖掘大量史实资料,座谈了诸多老同志,带着摄像人员拜见了北京、福州、昆明、郑州等在登封战斗过的老首长,提供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先后拍摄了《红色文化遍登封》和《红色历程》共11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视片,电视台连续播放后效果极佳。

  挖掘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登封先后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革命的星火,染遍了嵩箕山区,英烈的鲜血,染红了登封大地,最后迎来了登封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登封作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和指挥中心,不仅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在郑州老促会的领导下,花冉同志主动担起挖掘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担子,陪同办公室人员,身带相机,亲临现场进行采访拍照,简编了《登封红色遗址画册》一书,并挖掘了遗址的大量资料。从老促会退休后,继续配合现任市老促会完成登封革命遗址遗迹的调研工作。登封境内,在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历史遗址遗迹有300多处,经过全面挖掘,选出86处具有革命历史价值的遗址遗迹,包括:革命组织、革命战斗、革命人物故居、烈士纪念馆等。这些遗址遗迹,反映着伟大的抗战精神、革命老区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历史上留存的革命遗址遗迹,日益凸显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无论是党政机关组织的革命纪念活动,还是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热衷于红色旅游的广大游客,都离不开这块阵地。为了满足这种知识需求,现届老促会同有关部门配合,在原来挖掘整理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核对,收集编印了包含75处革命遗址遗迹和11处其他遗址遗迹的《登封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一书。同时也有一些革命人物在登封进行革命活动时,留下的革命旧址,还有一部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怀念革命先烈而建立的纪念设施。在挖掘的重点革命遗址遗迹中,有计划地修复、布展,组织大量游客参观。现有三处被省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和一处为中国老促会和省老促会联合命名的“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基地,市老促会所编的《登封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一书中,除文字外,还配有相关图片。红色遗址遗迹的挖掘整理编印成册,为赓续红色基因,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挖掘红色文化传承人,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花冉同志在老促会期间,就十分注重挖掘红色文化传承人。在编写《登封革命老区革命人物》一书时,先后组织对红色文化有研究的20多位同志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在编写的过程中,为了搜集历史人物事迹,又发现了一些有红色文化知识的人才,通过广泛招览人才,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登封革命老区革命人物》一书,它的出版发行,弥补了登封红色革命人物的空白。她从老促会退休后,仍然十分关心登封老区和市老促会的工作,不遗余力的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当前最突出的是,她把现在热衷于红色传承的志愿者请出来,组织起来,把他们知道的红色文化历史事迹写出来(文化水平低的口述出来,另请志愿者代笔),把红色故事事迹画出来,把红色故事演出来,把红色文化事迹展出来。这些同志既有抗日时期的参与者或见证者,又有热衷于追梦红色宣传的青年一代;既有红色历史故事的传承人,又有举办红色展馆的先进人物......这些同志,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以宣传红色为己任,实现传承红色文化,教育下一代,继承红色,继承光荣传统。在现在组织的56人中,写出革命斗争故事近50篇,举办家庭红色展览馆5个,每馆展览布展材料(含实物)百余件。其中突出的人物有:白坪乡退休干部梁光印,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登封白坪时,八路军给他“红小鬼儿童团长”称号,当时八路军英勇抗战的事迹,他记忆犹新,所以退休后,他是登封老干部中的红色追梦者,在花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他用笔先后写下《白坪春秋》、《中岳狂飙》、《白坪老区革命故事》等六本,上百万字的革命故事。他现已90高龄,仍笔耕不辍,传播红色文化。退伍军人王万顺同志,曾为皮定均司令的司机,受有较深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实现皮司令对他的嘱托:转业后,一定要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把革命精神传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千秋万代!在花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鼓舞下,几十年来不知疲劳,不怕困难,自费几十万元,收集2000余件抗战实物,在他家自办了“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馆”,以铁的证据,揭露日本侵华的反动罪行。向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退休干部杨建华、张素珍夫妇,为抗日烈士守墓50多年,节省出退休金20多万元,在本村建成了抗日烈士纪念馆和占地2亩多的革命纪念园一座,全日开放,每年都有大批的干部、群众和学生到该馆参观,接受红色教育。

  花冉同志挖掘的这些“红色传人”,现在自然形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登封红色文化宣传队。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