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浏览量: 作者:闫占廷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乡村一线有这样一群人,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又是严把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他们就是扎根基层、使命在肩的驻村第一书记。
河南省宁陵县交通运输局干部关荣佳便是其中的一员。年富力强的他踏实能干,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儿。去年6月,他受县委组织部委派,前往城郊乡刘油坊村担任第一书记。
坚守抗疫第一线
4月12日上午,笔者见到关荣佳的时候,他正在刘油坊村村口疫情防控卡点值勤。“这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吃住在村,坚守一线,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回家看看了。”一身尘土的关荣佳歉疚说,“我家所住的小区被封控了,爱人和孩子都在里面,我也顾不上去送点生活用品和蔬菜。”
利用村头大喇叭宣传讲解防控要求,劝导群众不串门走亲、不扎堆聚集,做好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为了织密全村疫情防控网络,关荣佳和村干部每天都忙得团团转。特别是4月1日宁陵县出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后,村里有与确诊者同厂工作的职工,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还需组织全体村民集中进行多次核酸检测,给群众吃颗“定心丸”。
“我们村居家隔离一共6户,已经解除隔离4户。我和他们都添加了微信好友,方便随时沟通交流。他们缺什么,说一声,我们随即送到家。村民吴天其(化名)常年在许昌工作,返乡探亲后被隔离了。他思想上一时想不通,要求马上离家赶赴许昌,我只好在电话中给他讲政策、说利害。好一阵苦口婆心,才让他安心地在家隔离。”关荣佳说。
疫情期间,村里有200多名孩子居家上网课,他们是关荣佳特别关注的对象。特别是那些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上网课时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如何想办法去解决。他在入户走访中,一一嘘寒问暖,把浓浓关爱送给他们。在组织全村核酸检测时,他还特意为孩子们设立了一个绿色通道,随时来随时做,不用他们排队等候。
民生疾苦挂心间
“关书记来村里虽然不足一年时间,但他对刘油坊的村情民意可谓了如指掌,谁家在哪里住,家中有几口人,有什么经济来源,需要不需要救助,他心头都有一本明白账。”村支部书记刘风永讲述说。
关荣佳喜欢用打仗来形容乡村基层工作。他刚入村的时候,正赶上“三夏”防火宣传。紧接着汛期来临,他投入到防汛应急工作中。春节前后,全县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他率领村民清理杂草、打扫卫生。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再度袭来,他又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这一仗接着一仗打,每一场战斗都非常激烈。只有全力以赴,竭尽所能,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关荣佳说得铿锵有力。
民之所忧,我必行之。村里道路坎坷不平,一下雨便成了“水泥路”,村民出行极不方便。关荣佳积极向上级申报户户通项目,很快乡村振兴局投资85万元为刘油坊村铺设水泥路1.6公里。村里缺少一个活动场所,关荣佳又四处奔波,为村里修建起一个小广场,他还自掏腰包购置2盏太阳能路灯。一到傍晚,灯光明亮的文化广场上,人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尽情地跳起舞来,那场面洋溢着几多的欢乐。
关荣佳在村里还有几家“穷亲戚”。70岁低保户刘风长大爷腿有残疾,关荣佳常常上门看望他,和他唠唠嗑,并为他申办了残疾人生活补贴。贫困边缘户刘士东庭园低洼,去年夏季骤降暴雨,屋里灌水一尺多深,关荣佳赶忙把他转移出来,安置到安全地带。暴雨过后,村民30多亩田地被淹,远望去一片水波粼粼,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播种。关荣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忙组织人员安装水泵日夜排水,为百姓解了“燃眉急”。
“四年前,乡政府为刘油坊村修了一条直通县城的公路,村民们拍手称快。可惜的是,由于某种原因,这条路不幸成了断头路。为此,我多次找领导反映群众的呼声,现在县里已将它纳入了铺设规划中。我们要尽快打通这条断头路,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关荣佳说。
产业发展谋新篇
关荣佳深深懂得:产业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他决心要为村内发展掌起“前行舵”。
刘油坊村一直以来就有手工制作扫帚的传统,但因生产规模小、销售渠道窄等因素制约,始终形不成气候。关荣佳通过走访了解到,村中有四家扫帚加工作坊,里面有60多人从事手工制作,月收益3000多元,是一条不错的致富门路。
今年年初,村委会成立了竹制品加工合作社,大力扶持扫帚产业发展。接着扩大生产规模,安置剩余劳力就业,统一从外地采购原料,又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抱团式发展,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扫帚特色专业村。
俗语说得好:“一亩园,十亩田。”蔬菜种植经济效益高,村里种植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在关荣佳的积极参与下,2021年12月,刘油坊村委申报的40万元扶贫资金成功落地,9座偌大的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当笔者迈步走进温室大棚时,只见棚内的黄瓜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关荣佳在一旁介绍:“这架上的黄瓜秧已经挂果,15天后便可上市销售,粗略估计一棚黄瓜可赚9万元,收益非常可观。”而相邻的一个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是茄子,村民吴景莲母子俩正忙着挖坑移栽……
“由于刘油坊村距离县城很近,我们不但要把这方温室大棚打造成市民的‘菜篮子’和村民的‘钱袋子’,还要进一步发展草莓、樱桃和冬枣种植,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搞活乡村观光旅游。”展望未来,关荣佳眼神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