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做了一辈子善事的一对夫妻

2012/05/21  浏览量:   作者:阳举文  

  2月10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首发仪式上,金沙镇20名贫困学子每人领取了2000元慈善金,5名贫困老党员每人领取了1000元慈善金。

  “姜美善、宋英”慈善基金由家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南山新村4号楼的宋英老人捐资100万元设立,按照老人的意愿,款项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

  一生从善

  宋英与姜美善夫妇没有子女,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宋英回忆说,她刚到曲靖,在粮食局工作时,衣服是单位发的,吃饭在单位食堂,都不用花钱。每月发的4元零花钱也够用了。晚上,当地人点灯用的是一种树脂,燃烧时会冒出很多黑烟,把眼睛薰得红红的。宋英从4元的零花钱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眼药膏,送给邻居。

  1953年后,宋英调到云南省百货公司做人事工作。有一同事,家中孩子多,有次发工资推迟了两天,这户人家就揭不开锅了,宋英知道后,就先将钱垫付给他。1958年,宋英跟丈夫一起调到墨江时,公司的同事都舍不得她走,并热情地欢送她。

  1960年,宋英跟随丈夫调到云南省思茅地区工作,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从不奢华,她身上最“豪华”的就是一块花了30多元买的手表。到离休时,宋英的工资每月77.5元,姜美善130元。那时,涨工资每个单位都有名额,论资历,宋英每次都符合条件,但她看到同事工资低,家庭负担重,就主动将机会让给别人。她离休前,先后三次放弃涨工资的待遇。

  离休后,宋英和丈夫一直过着清淡的生活,那颗从善的心始终没有改变。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省玉树大地震,他俩都曾捐款。 此外,他俩还通过通州区扶贫协会,资助贫困孤儿上学。

  面对一生积攒下来的100万元,姜美善生前曾跟宋英商量,钱存在那里都是“死”钱,如果把钱用“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做很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2010年1月18日,夫妇俩共同立下《关于我们的财产遗嘱》:“房屋(有房产证)是房改分配给我们的,住房是由我们二人购置的,储蓄款是我们节俭存下的,特此立下遗嘱,不管今后谁先谁后逝世,都相互转承。财产是我们二人共同节俭的,不是祖传遗产,不予分配……”

  姜美善去世后,宋英为了却丈夫的心愿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决定用毕生积蓄设立慈善基金,用于帮助金沙镇的贫困老党员以及困难家庭的学生。

  一生简朴

  1979年5月,宋英与姜美善从云南离休后,双双回到通州区金沙镇老家安度晚年。根据国家政策,当地政府为这对老人建了过渡房,后来又分配了102平方米的公房,老人一直住到现在。

  推开宋英老人的家门,给人的感觉走进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家里干净,但谈不上井井有条,每个房间内都摆放着早已脱去光彩的家具,尽管陈旧,但老人家很爱惜,坚持用着。

  卧室里,有点现代气息的就是一台已经用了10多年的电视机,床、桌子、椅子和衣柜都有点“古典”了。老人指着一只破旧的箱子说:“这只箱子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买的,用到今天,一直舍不得丢掉。至于床、藤椅、八仙桌……这些家具大多是从云南运回来的。”

  随行的金沙镇党委宣传委员蔡小芳动情地说:“宋英老人和老伴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离休工资都很高,但他们依然生活得如此节俭,让人看了有点心酸。”

  宋英的侄媳赵丽芳说:“她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衣服穿旧的。一般做饭都不要人家帮她的。她平常也不花钱,一个月买10块钱的肉都吃不掉。我算了一下,老人家一个月的吃饭开销不到100块钱。”

  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她怕人打扰。现在最多的时间,就是守着丈夫姜美善的遗像沉思,时不时地点上一支香、烧上几片纸,70多年的夫妻感情溢于言表。那天,她悄悄对着丈夫姜美善的遗像说:“我把所有的钱捐出去后,你的心愿了了。我现在心情特别好,以前一顿只能吃半个馒头,现在一下子能吃一个馒头了。”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