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我们村里的“双枪老太婆”

2022/06/07  浏览量:   作者:江苏省大丰区老促会 樊春华  来源:中国老区网

“那你得去看看我们村里的‘双枪老太婆’”听说我们正在调查红色遗址和走访建国前老党员,民窑村副主任王茜热情介绍说。

袁凤英,1930年7月出生,江苏省盐城市大丰白驹镇民窑村人,1945年初加入地方游击队,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候的我,刚刚16岁,身高个大,跟在游击队长陈富良、陈保松,游击队员陈相礼、陈相凤等人的后头,不像个姑娘家,他们都叫我‘赛小伙’子”。说到这里,93岁的袁凤英显得很自豪。

“除了陈富良、陈保松,陈相礼、陈相凤,我还熟悉杨春华、宋永喜、杨善春等好多游击队员,可惜的是杨善春被国民党杀害了,陈富良、杨春华、宋永喜后来全部到县委工作做大事了。”毕竟93岁高龄,加上几年前又“中风”病了一场,因此,看上去老人显得有些瘦小;听她说话,多少也有些吃力,好多句子要靠她的儿子“翻译”。但是,说到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时,老人却显得很精神,思维还较清晰。

“你参加过打仗吗?”

“哪能不参加?”

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1946年夏天,国民党顽固势力到处反攻倒算,无恶不作,为了向解放区进攻,组成“还乡团”,一有机会就抓捕共产党人。那一天,陈继明、葛安达等十几个“还乡团”突然来到幸福乡,将正在那里布置工作的白驹区委书记陈国珩、幸福乡民兵大队长陈远龙抓去,捆绑在一张方桌上进行毒打。敌人还挖了一个土坑,准备将他们二人活埋。袁凤英飞奔到邻近的沿堤乡,将情况报告给了游击队长陈宝松。陈宝松立即带领陈永栋、陈世甲、陈相龙、杨善春等二十多人前来营救。陈宝松果断设计,我方三四个人对付一个坏人,“啪啪啪”一阵枪响后,“还乡团”5名头儿全部被当场处决,其他几个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枪就跑。“几个坏家伙是来送死的”,说着,老人兴奋地笑了。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场战斗考验,当年8月,刚满16周岁的袁凤英被任命为白驹区沿堤乡团结村村长,同时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白驹区党组织中最年轻的女党员(地下党)之一。袁凤英说:“我的入党介绍人是陈相礼、陈相凤二人。当天,在团结村一块玉米地里,党组织用刚收割的玉米秸围成一个临时工作棚,挂在玉米秸上的党旗是用红布和黄布自己手工做的。整个宣誓过程都是秘密进行的”。1947年初,带着对革命队伍的无比向往,袁凤英加入了新四军(后改称解放军),部队大本营设在泰州。“当上新四军,肩挎盒子枪,衣服上有布制的新四军臂章,威武得很呢!”老人骄傲地说着,还不忘又补充一句:“我们女兵还常常腰插双枪,带劲呢!”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了,袁凤英作为妇女精英回到家乡,组织地方上妇女同胞们赶做了400双军鞋支援前线。没能亲自参加渡江,袁凤英似乎有点儿“遗憾”,她说:“我和杨莲英一起,在泰州参加了渡江知识培训,本打算一起打过长江去,可是,好消息来得太快,待我们赶到江边,传来战报,渡江战役胜利了!”老人很开心地说。

解放初期,袁凤英被分配至白驹区担任青年团书记,然而,文化基础不牢,“识不到几个字,让我这青年团书记怎么当?”根据袁凤英自己的意愿,以及当时白驹区妇联主席周素芳的提议,党组织安排她到自己的老家民窑村任妇代会主任,而这一干,就是35年,直至1985年退职还家。

解放初期的村妇代会组织,其主要任务中有一项就是组织妇女扫盲、学文化。袁凤英深知没文化的苦处,她组织姐妹们参加互助组、高级社、人民公社的冬季识字扫盲班,白天农活再苦再累,晚上一两个小时的识字学文化时间从不愿放弃。

“你们年轻时读过什么书吗?”

“那当然,有一年(根据她的描述推算为1963年)有一本新书,村里青年人都在抢着读,书里面有个‘双枪老太婆’,村里的姐妹说我就是‘双枪老太婆’,我听了很高兴!”老人想了想,回答了我的提问。

“记得书名吗?”

老人进入思考中,我们立即提醒她,书名叫《红岩》,也叫《烈火中永生》。老人点点头。

“那里面有个江姐,记得吗?”

“记得,记得,哪能不记得。”很显然,由于文化基础的原因,加上时间久了,老人可能忘了书名,但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却牢牢记在了心里。老人印象最深的是“双枪老太婆”手握双枪和江姐在狱中绣红旗的情节。老人说,比起她们,我们作了一点点贡献,又能算什么?解放后,我们过的是太平日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我当妇女主任时,每到夏天收麦插秧的时节,带领姐妹们‘上工’(记工分的时代),夜里只能睡两小时的觉,特别劳累,但姐妹们只要一提到‘双枪老太婆’和江姐就特别来神,再苦再累也就感觉不到了。”

在第一次采访袁凤英之前,我并不认识她老人家。

第三次采访时,我的怀里揣着一本刚从网上淘来的《红岩》,打算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老人家。

老人的大儿子吴兆南今年68岁,由于受父母进步思想影响较深(父亲吴永富是一位老军人,曾参加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2002年去世),21岁的他高中毕业后随即报名参军,24岁时在部队入了党,26岁退伍后在县粮油加工厂当化验员。近几年,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已经退休在家的吴兆南成了母亲的“拐杖”。吴兆南告诉我,自从上次我与老人家谈了《红岩》一书后,老人一直记挂在心里,时不时就要说一说“双枪老太婆”,谈一谈江姐。“这一次,你把《红岩》一书送给我的母亲,就如‘雪中送炭’一样”。吴兆南接过书,开始边读边讲给母亲听: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能听懂吗?”“能!”

“真能听懂吗?”“真能!”

“我再读一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您听听?”“好的。”吴兆南习惯地翻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开始读给母亲听。

身为中共党员的吴兆南告诉我,母亲这几年病倒了,不能正常去村里参加党组织活动了,但是,只要一有空,就让他读书读报给她听。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报纸上的时政新闻,这回又有了《红岩》一书,都是她最爱听的内容。村党组织的负责同志也经常送学上门。去年“七一”前一天,镇党委黄副书记特意前来看望,亲手给她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送上慰问金,老人家感到特别温暖、特别开心。

93岁,光荣在党77载初心不改;情系《红岩》59年始终未变!“现在,发给我的养老金、各种补贴、慰问金真的不少了,我享的是共产党的清福啊!”老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告诉我。这就是袁凤英,一位普普通通的、在玉米秸工作棚内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祝我们村里的“双枪老太婆”健康过百,尽享盛世太平!

编辑:刘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