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以善为灯 以心为田 暖心资助育人才

——铜山区“两会”秘书长王兴国的助学情结

2022/09/14  浏览量:   作者:蒋露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用真心和行动将资助工作化为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从2017年徐州市“两会”发起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开始(铜山区共15人,截至今年暑假已有6人毕业),先后资助了3名困难大学生(每人每年2000-3000元不等)完成了学业,共计资助贫困学生8人,资助金额超过了30000元。他用人格魅力给予受助学生成长的力量,用无私的关爱给予受助学生难忘的记忆。他,就是从铜山区政协办公室主任岗位退休、现任区“两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王兴国。

一、规范资助,管理形式多样化

王兴国常说:“学生资助是一项惠民工程、暖心的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做到位,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他除了按要求每年发放助学金外,还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这批学子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相处环境和学习氛围。一是工作伊始就建立了名为“未来的希望”的微信群。定时传达市、区“两会”的工作要求,不间断转发励志文章、交流体会;暖心关怀从传统节日、寒暑假期是否需要接站送站,到疫情期间的防护告戒、出行安全提示、日常生活建议等等,无所不涵,不仅使学子们继续有着“家”的感觉,也不同程度地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和动力,已经毕业的同学仍然乐意留在群内。二是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座谈会。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在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方面的体会,以此相互沟通、交流、借鉴。特别是通过考职、考研学生的亲身经历介绍考前必备,读研、就职的状况、感受以及经济情况等,对引导、指导和鼓励其他同学,起到了很好的调节心态、稳定情绪、鼓舞志气的作用。三是要求受助学生按时上报成绩单、学年总结等材料。除了存档之外,他会结合每个学生的情况写出评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的方向和建议。比如2020年到常州大学的毕可心、2022年到上海读研的王艳,一度对南方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不太适应,他得知后,一边安慰她们入乡随俗,既来之、则安之;一边结合自己在南京当兵时的同感鼔励她们克服暂时的不适,使她们很快安下心来。

二、用爱育人,解决困难细致化

资助之路,奉献的是爱心,收获的是开心。几年来,王兴国始终秉持着一颗诚恳、纯粹的爱心,温暖、感染着每一位受助学子,甚至是他们的家人。这情、这意都源于他对学生的真爱。2018年,他利用出差的机会到淮安看望受助的王梦和王婵娟两位同学,事先为她们每人买了一些食品、日用品,并给予每人400元资助费,得知王婵娟从小父母去世,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人以为大学有助学金、奖学金等,便不再给她生活费用,起初常靠向同学借钱维持生活时,又通过微信转给她1000元,此后每年至少给她2000-3000元作为生活费用。2020年疫情期间,大多数同学都没能返校,他就用电话询问受助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王婵娟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哭了,之后给他微信留言说:叔叔,我没事的,就是您打电话过来,我觉得我好像有了个依靠,我好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突然一下特别想哭。此后王兴国便与她保持了较多的联系,给她安慰与鼓励,在她假期来市区代课时,就约她一起吃饭、聊天,还在徐州市“惠徐保”保险条款出台后,一次微信发给她500元,用作几年的参保保费。加上她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去年毕业后顺利考入了铜山区一所中学的教师编制,王兴国非常高兴。说到:“虽然我们代替不了这些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但我们可以通过尽心尽力地工作,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关爱的环境当中。”

在连云港海洋大学就读的王醇营同学是这批特困中的特困,王兴国除了把他作为资助对象外,入冬时花了400多元买了一件棉袄寄给他,还为他办理了一款800多元的商业医疗保险。

今年暑期,在了解到即将进入南京林业大学大四的王梦和南京财经大学大三的沙艳丽两位同学,因考虑家庭困难准备放弃考研时,他便与这两位同学进行了细心交流,听取她们的真实想法,并承诺:“只要你们愿意考研,考上了叔叔会全力支持你们。”她俩眼含泪水,使劲地点点头,并保证一定不会辜负叔叔的期望。

三、用心沟通,扶志教育具体化

王兴国经常俯下身子倾听学生们的微言细语,怀抱爱心洞察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并以特有的方式鼓励他们成长成才,回报社会。进入大学,年轻人的各种志向、目标都会随时迸发出来:考研、考职、支边、创业等,从军报国自然也是重要选项。特别是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几位同学跃跃欲试,王醇营更是激动不已,早在进入大一后就做了眼科近视手术,每年征兵时节都会预检身体,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很是失落,王兴国便及时和他谈心,并以不同人才的成长道路勉励他,使他很快调整了心态,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学校的各项社会活动都组织的有声有色,2020年疫情期间,还主动到敬老院当了志愿者,同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并在徐州市“两会”暑期举行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以“树立正确人生观,立志成才回报社会”为题作了精彩的发言。

2018年考入山西中北大学的李为迎,由于大一期末考试没能保住第一名的成绩,便情绪低落,一度到校外租房居住。经济支出增加、人际交流减少、自身安全等问题随之而来。王兴国得知后,时时放心不下,多次与李为迎微信交谈,从调整心态、人际交往,到争创一流、勇于担当等等,常常一聊就是1个多小时。2020年疫情期间,李为迎到他的办公室借用电脑上课、考试,他又对其进行了沟通、开导,并给他500元作为午餐费用,终使他有了较大的转变。进入大三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外,还主动在疫情防控、贸易博览会期间担任了志愿者,同年加入了党组织,大四还被评为“优秀党员”,2022年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工商大学的研究生。

通过这几件事,王兴国感到,资助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送花的事,它是种树、是培土,是持续不断的扶持,是一种为了他人的梦想而给予的无比宽厚、无限温暖的拥抱。只要你给予了足够的关爱,年轻的学子就一定会创造出令人可喜的成绩来。

四、牢记初心,资助路上勇前行

2018年,王兴国的家属不幸被确诊恶性淋巴瘤,这确实给他增加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几年来的治疗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卖掉了一套住房。尽管目前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然而不间断的住院、复诊、买药、保健等,也几乎把他变成了“月光族”,作为工薪组的退休人员,除了精打细算,就是节省开支。几年来,全家人没有在饭店吃过一顿饭,他也没有买过一件100元以上的衣服,但他并没有放松和减少对贫困学子的帮助。他说:“只要我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就会尽力帮助这批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

王兴国以善为灯,以心为田,努力做一个安静的守护者,心甘如饴,倾心尽力,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在资助的道路上,用春风化雨般的关爱,滋润着受助学生的心田。他的付出赢得了受助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他们有什么事情,大到家庭矛盾、遇事的困惑,小到个人隐私、生活琐事,都愿意和他聊一聊,甚至是银行几点上班、到某地坐几路车等都会通过微信、电话向他询问,真正把这个微信群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这也使王兴国获得了无比地开心与快乐!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