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1 浏览量: 作者:田龙渊 刘需群 李政宪
56年前,杨克碧出生在湖北省革命老区宣恩县沙道沟镇二坪村的一个贫寒家庭。1991年,担任村干部16年的杨克碧成为国家干部,先后任过副乡长、副书记,1997年调沙道沟镇开发办工作,之后任开发办主任。从他参加工作起,就一心一意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被当地群众誉为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修通致富路
二坪村位于湖北宣恩县与湖南省桑植县、龙山县的交界处,这里海拔1800多米,居住着311户土家族、苗族儿女。直到2005年前,这里到沙道沟镇不通公路,村民到镇政府办事,往返需要二三天时间,来往车费伙食费需三四百元,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物资全靠肩挑背驮。
1990年,经县里、镇里研究决定,开始动工修路,但问题又来了,因要经过湖南省所辖的330米路段,对方提出要求,要么以地换地,要么现金补偿。几经协商,对方同意6万元的补偿费,但到开工时,对方又不同意了,认为6万元的补偿费太低,不准动工修路。
此种情况下,已任沙道沟镇开发办主任的杨克碧与县、镇领导十多次赴龙山县找该县政府、政协、开发办及乌鸦河乡、村等有关领导协商,最终补偿价由原先的6万元提升到9万元后,才达成协议准予修路。
修建二坪村至湖南乌鸦河12.5公里的公路计划投资50多万元,上级拨款25万元,村里只能拿出15万元,还差10万元怎么办?杨克碧跑到组,跑到户,苦口婆心动员群众集资买雷管、炸药、导火索等修路所用的材料。
为修好这段公路,杨克碧吃住在工地上,埋头苦干,以身作则。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自发地投资投劳,经过数年苦战,终于在2005年修通了二坪至湖南乌鸦河的公路。
公路的修通,给二坪村群众带来了福音。该村每年出产的中药材和木材,通过湖南乌鸦河口岸运往外地。村民们的收入大增,仅此该村每年人均增加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
2010年底,二坪村至沙道沟镇的公路通车。修建这段公路,杨克碧又是整日整夜奋战在工地上,连节假日都没有回家休息。
情系弱势人
1997年,杨克碧由两河乡(原小乡)调到沙道镇开发办任工作员,并由工作员逐渐升到干事、主任。这期间,他走遍了全镇49个村323个村民小组。哪家最困难、哪家缺吃少穿、哪家房屋破烂不堪,哪家房屋需要整修或重建,等等,他心里最清楚。
药铺村邓某家里困难,杨克碧把自己家中价值100多元的白术种,送到他家里栽种,解决邓某一时缺钱买药材种的燃眉之急。
栏杆坪村12组的黄青山一家四口,因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家里穷得叮当响,所居住的房屋也摇摇欲坠。杨克碧与县开发办的李政宪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两人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求解决。
不久,县民政局送来两床铺盖。县开发办拨专款12000元,杨克碧又找有关部门和单位赞助了6000元,再加上杨克碧动员黄青山的亲戚借来的钱,给黄青山修建了三间砖瓦房。修房期间,选址,买米,买菜,找人帮忙,杨克碧忙得不可开交。
像这样的事例,在杨克碧的几十年工作中,举不胜举。
危急显本色
1996年8月的一天,红旗坪村发生特大洪灾。村民的房屋被洪水冲垮20多栋,良田被淹没近千亩,村里一片狼藉,哭声四起。
当时由于通讯中断,红旗坪村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时任两河乡党委副书记的杨克碧徒步走了5公里,来到两河口再坐车到沙道沟镇向领导汇报情况。县、镇领导高度重视,县长亲自来到灾区查看灾情,采取措施,安抚群众,并指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
杨克碧跑前跑后为灾民到粮管所借粮2000斤,还拿出1000元钱给受灾户买生活用具,安顿他们的生活。该村村民杨厚学、向家成等的房屋被冲垮后,都是由杨克碧出面担保找宅基地,联系工匠,修复的。
由于杨克碧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其1996年度“湖北省抗洪救灾个人一等功”的光荣称号。
1997年6月,杨克碧被恩施州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2月,杨克碧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2009年10月,杨克碧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扶贫办授予“湖北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个人”的荣誉称号。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