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红军赵德仁感慨“活着真好”

2022/12/30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老红军赵德仁

2004年,84岁的老红军赵德仁在一次结束他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时,无限感慨地连喊三句“活着真好!”这句话与其说是为了强调珍惜生命,毋宁说是他回顾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经历所发出的由衷感慨。

当年,15岁的赵德仁跟着逃难的人群避“红祸”,在路上,却听红军劝说百姓“不要跑,我们红军是打富救贫的。”赵德仁起初将信将疑,但“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确实没看到红军像国军和富人说的那样要‘吃人’,而是打富济贫,我就相信红军,参加了红军。”

长征中

强渡嘉陵江战役后,赵德仁在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路上是警卫连的战士,曾做过朱德总司令的警卫员。

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会后,赵德仁被分在跟随张国焘、朱德率领的左路军,向阿坝开进。

因为张国焘坚持南下,赵德仁在两过雪山三走草地中,“好几次都差点没命!”

三次过草地,赵德仁有四次陷进水沼泥潭,都是战友们用棍子把他拉上来的。想到每次陷入泥潭都可能丢掉性命,赵德仁神色严峻地说:“那种泥潭,你们可不知道啊,就是救人的人一不小心也会跟着陷进去呀……”

有一回,快走出草地的时候,遇上了暴雨。背着指挥部文件的赵德仁又饿又乏,心中反复默念着“文件比命重要”。走不动了,“就是爬也要把文件带到首长的指挥部,不能有任何闪失。”就在他恍恍惚惚,“连路都快要看不见”的时候,后面跟上来的几个人,给他喂了几口汤水,这才让他活过来。

翻越冰雪覆盖的夹金山,赵德仁患了痢疾,肚子泻得浑身无力走不动路,他在路边坐了下来。一阵狂风刮来,鸡蛋大的冰雹往下砸,“赵德仁,你不要命了!”指导员上来,“啪啪”两下把他从迷糊中打醒过来。过后想想,要不是指导员硬拽他跟上队伍,恐怕他早已成为雪山上的“冰雕”了。

在翻越更高的岷山时,赵德仁掉了队,他看见“四下冻死的人很多:有的用枪支撑着身体,有的和战友抱在一起,有的跪在地上嘴里还衔着干粮……我想爬起来走,可一起身就又跌倒了。身子已冻僵了。我不想死,我相信我能活下去。”

这时,过来几名满头霜花雪片的宣传队女战士,见她们既要跟上行军队伍,还要宣传鼓动为大伙儿加油。“她们比我们还苦啊!”女宣传队员的鼓舞和“活下去”的信念,使赵德仁站了起来。

“我们班第一次过草地时的13名警卫员,最后一次出草地时只剩下3个了!”

第二次进入草地时,赵德仁省下半袋干牛肉,原打算留到最困难的时候挡饿充饥,可一天早上起来却不见了,赵德仁急得哭了。朱德过来问:“小鬼,哭啥子?”弄清情况后,朱德说:“莫哭莫哭,今后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把你带出草地啰。”

“总司令还在自己都饿得没多少力气的时候,让我把他的马牵去给伤病员骑。”“没过多久,实在没有啥吃的了,他竟把他那匹马杀了,当成了我们几十个人7天的救命‘粮食’。”讲到这里,赵德仁黯然神伤,他眼角皱纹里溢满了浑浊的眼泪。

延安大生产

在延安,毛主席发出“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从主席到根据地的普通老百姓,从总司令到战士,上上下下都投入了那场声势浩大的大生产运动,那期间,赵德仁先后在南泥湾的三五九旅和葫芦湾的三五八旅开过荒。

一天清晨,长征中失去一只手臂的余秋里见到赵德仁,老远就打招呼:“喂,老赵!你看我手不方便,帮我砍个锄头弯把把嘛.我也不能闲着呀。”赵德仁随即动手给这位团政委做了个“一只手也能用上劲”的“三叉锄把”。

那时候生活条件很差,“吃的水是苦的,喝多了脸都要肿”。人们白天纺织、种地,晚上还要“打着火把练刺杀,捆着火索练投弹”。“八路军,真能干,又当婆,又当汉。”赵德仁说,好些人累得“鼻子口里都出血,谁也不愿落后”。有个外号叫“气死牛”的人创造了一天开荒3亩的奇迹。“其实,我不比‘气死牛’差!”赵德仁有点不服气,“开荒分生荒和熟荒两种。生荒就是从来没有种过的草窝子地,熟荒就是以前有人种过的。‘气死牛’开的是熟荒,而我开的是生荒。”“气死牛”每天开3亩,得了个“特等劳动模范”;赵德仁每天开1.8亩,给他评了个“二等劳动模范”。至今,赵德仁还保存着那本立功证书,党费证大小,暗黑的纸张里还夹杂着没能化为纸浆的麦秸残片。

从战场到新疆

抗日战争中,赵德仁的连队在晋东同日本人作战,一次,他后脑勺中弹,满头是血.警卫员把他从火线上拖下来,却遇到敌人飞机轰炸。敌机飞走后,躺在一片麦地里的赵德仁被几个老百姓送进了战地医院。“一上手术台我就没气了,医生把我撂进了死人堆,准备第二天掩埋。”“之前,我不知道多少回从死神那里逃回来,但那次,我真的是差点就给埋了。”部队首长要枪毙没给他做手术就“判死刑”的医生,赵德仁拦住了:“原谅他吧,能从阎王那里回来,是我命大!”

赵德仁珍惜这条从阎王爷那里捡回来的命,却因在延安保卫战的安边攻城战中,带领后续部队没跟上突击队,受到撤销连长职务的处分。提起这“不光彩”的事,84岁的赵德仁还满脸通红,“和先头部队断了联系,导致指挥失误,可不是为了‘保命’。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就是死我也绝不会退缩!”

1947年,三打运城。几天几夜久攻不下,赵德仁急了:“我来爬城墙!”城墙终于炸开了,赵德仁的右腿却中弹受伤,他坚决不下火线,“好不容易打开了口子,我要乘胜冲锋!”“大胡子”首长王震“心疼我,给了我一粒止痛药,我带着队伍冲了上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两天,王震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十万官兵进军新疆。一心想打仗的赵德仁再一次拿起了锄头,来到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垦荒。100多斤的苏联犁头,他一只手就能抓起来,手上磨出的血将犁把染红了,照犁不误。1950年,垦荒部队首次评比,他被评为一等劳动模范;1951年试种水稻取得经验,受到表扬奖励;被派到乌鲁木齐学习畜牧业生产技术,毕业时评为学习模范……这些经历让赵德仁明白了一件事:拿锄头和拿枪一样,都是干革命,都可以争当英模。

1956年,赵德仁转业到了新疆冶金局,局里派他率队外出找矿。一次在野外勘探,帐篷被风吹倒,他险些被倒下的钢管棚杆砸死;有人前来抢险,他又差点被抢险的锄头挖在头上;他们将宿营地移下山头避开了风口,半夜却差点被突发的洪水卷走。一次到煤窑检查渗水情况,刚出窑口,煤窑轰然倒塌。

最让赵德仁生气的是一次爆破施工中,有两个装填炸药的工人,“喊他莫填多了莫填多了,他给你使劲填”,一点引线,“轰”!矿洞炸了个对穿!碗口大的石头向赵德仁砸来。“老子恨不得崩了你!”赵德仁是真急了。

要说他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炮弹飞来都不会皱眉,为啥会对装填炸药失误的两个工人如此气愤?那是因为他说“活着才能为人民多做事,绝不能无谓牺牲”。

回到家乡

1961年,赵德仁因伤退休后,携妻儿回到了四川苍溪老家,加入了人民公社。他是三等残疾,不出工每天也有工分补助,可赵德仁硬要出工看管山林。他还发话说:“为大炼钢铁,好端端的山林都快砍没了。现在哪个再敢乱砍,我跟他拼命。”吓得再没人敢拿着斧头进山了。

他所在的生产大队,大队长是省劳模,从大寨参观回来,说要修水库。赵德仁第一个站出来,“好!坚决拥护!”钢钎一扛就上了山。“半人多高的石碾子,得8个人拉、8个人推。”赵德仁拖着伤腿在下面推,突然,上面一根纤绳“嘣”地一声断了,“石碾子像坦克一样”压来。“幸好大家及时控制住了石碾子,不然我拖着这伤腿能跑到哪里去哟。”赵老此刻满是皱纹的脸再次涨红,“能为大伙活着,真好啊!”

赵老既像是在对台下讲述,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他用重复这句“活着真好”的话,结束了他的那次革命传统报告。

1993年春,赵德仁(正面正中佩戴勋章者)在老红军报告会后接受媒体采访

赵德仁(队首拄杖者)2005年重阳节在“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中

(李云飞根据中共苍溪县委党史研究室2014年3月“苍溪党史网”中相关资料编写)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