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地盘”的好后生

——记青年企业家王岐致富不忘回报家乡的事迹

2023/07/31  浏览量:   作者:伊春市老促会 经纬  来源:中国老区网

青年企业家、黑龙江大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岐自掏腰包1700多万元,为自己的家乡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称为“红地盘”的南岔县浩良河镇大吉星村建起了“吉兴沟红色教育基地”的事,在兴安大地广为流传,大家都说“他是‘红地盘’的好后生”。

大吉星村位于小兴安岭南坡,汤旺河畔。由于村后山的形状像鸡心,故取名“鸡心村”。后来村民们为了吉星高照,兴旺发达,改名为大吉星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归汤原县管辖,当时在汤原中心县委的领导下,这里成立了伊春林区第一个抗日救国会,下设妇救会、青年锄奸队、儿童团;1936年5月,发展了伊春林区第一个共产党员——大吉星村抗日救国会会长高玉斌;1946年成立了伊春林区第一个党组织——大吉星村党支部。抗战时,这里还被评为抗日模范村。那时抗联六军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日伪把这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日本的守备队曾在这里驻扎,专门镇压这里群众的抗日活动,他们还称这里是“匪区”和“红地盘”。

前辈们的抗联情结

王岐祖上是山东省沂水县人,与抗联六军军长夏云杰是老乡,而且还是亲属关系。王岐的太爷叫王云梯,有点文化,是夏云杰的亲舅舅。在山东老家夏云杰念私塾时就是他舅舅王云梯教的,因此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1926年3月,夏云杰携妻带女闯关东,逃荒到黑龙江省汤原县谋生。后来夏云杰参加抗日活动后,就让他舅舅王云梯来到汤原县教书,那时王岐的爷王宝海才十多岁。由于受夏云杰参加抗日活动的影响,王岐的太爷爷王云梯也参与了一些抗日活动,结果被伪警察盯上了,没有办法一家人只好搬到比较偏僻的大吉星村种地为生。夏云杰先后担任汤原游击队的司令,后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任军长。那时,夏云杰带领抗日队伍经常到大吉星村一带打击日本侵略者,每次到大吉星村,都住在王岐太爷的家里。大吉星村成了抗联的根据地,王云梯家成了抗联的联系点。每当抗联部队需要粮食、服装、军鞋等军用物资时,王云梯一家都积极参与筹集,把自家种的粮食、买来的布匹和棉花及做的军鞋送到村抗日救国会,然后统一送到抗联六军被服厂。据村上的一些老人回忆,大吉星村当时只有40多户300口人,就给抗联部队做了1000多双军鞋。村妇救会号召妇女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油灯下为抗联做军鞋。所需的布匹和棉花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只好动员村民一家一户到汤原县购买,然后集中起来送到部队。王岐家的前辈包括他的太爷和爷爷抗战时就为抗联做了很多事情。这个家庭具有红色的血脉和红色基因,也荫及了他的子孙后代。

因为贫困走出大山艰苦创业

1977年王岐在大吉星村出生,这是王家闯关东以来的第四代人。王岐小学在大吉星村读书,那时村里就有小学,中学是在浩良河镇中学就读。王岐的父亲王文举1950年也出生在大吉星村,1984年担任大吉星村的村长。1990年,王岐的父亲承包了当地的一个砖场,读初三放暑假时,热爱劳动的王岐就到父亲承包的砖厂开四轮车帮助运砖,不巧在一次事故中把腿弄骨折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上学,就在父亲的砖厂干活。可惜父亲承包的砖厂也没挣着钱,家里仍然过着贫穷的日子。到17岁那年,由于贫困,不甘寂寞的王岐就想走出大山,到外面闯荡。那时他家有三个亲属,分别在上海、大连和深圳让他选择。由于没有钱,他只好到离家近的大连,从浩良河到大连的车票只有40多元钱,车票便宜,于是他拿着家里仅有的300元钱,只身走出大山来到大连。那时他姑家在大连卖服装,他就给姑姑打工跟着一起卖服装。结果干了一年,勤奋好学的王岐大开眼界,不断探索,学到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就开始自己干,继续卖服装,并在商业街租了个摊位,租金刚交完,这里就决定动迁,在附近的商贸城给摊位,摊位的分配方式是抓阄进行。王岐手气好,抓了一个位置非常好的摊位,他暗下决心,一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干。于是他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生意做的很红火。这时有人看中了他的摊位,决定摊位和货物都要,出资35万元。王岐一看有账可算,就果断出手,这是他在大连挣到的第一桶金。

手里有了钱他就开始寻找新的商机。那时大连是沿海开放城市,游人特别多,饭店很火。王岐就想开个饭店,地方都找好了,但自己没有厨艺。他就到后来是自己妻子高辉的舅舅家开的饭店打工,在后厨当学徒练厨艺。别的师傅休息了,他还在练习改刀,来了客人他就上灶炒菜,厨艺提高的很快。高辉的舅舅看这个年轻人虽然来自偏远的山村,但为人忠厚老实,干事勤快机灵很是赏识。后来就让他当了饭店的采买,还给他一台车。老板的信任让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做事认认真真,账目清清楚楚,从不乱花一分钱。这时高辉正在读高中,每当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都到舅舅的饭店帮忙记账,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认识了。舅舅由于相中了王岐,也有意撮合两个年轻人的好事,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知相恋了,并于2005年举行婚礼,正式结为夫妻。婚后小两口就合计总给别人打工也不是个曲子,有机会应该自己开家饭店。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那时大连的海鲜非常抢手,王岐就在海边承包了一艘打捞海鲜的船,一方面包销船打捞的海鲜,另一方面与海鲜饭店订了合同,所需海鲜他负责运输供应,这样一个月就赚了40多万元。这是王岐来大连创业得到的第二桶金,干了一年就积攒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于是,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饭店和宾馆。缺少人手,他们没有在当地雇工,而是想起了大吉星村和他一起长大的年轻伙伴们,一次就招来30多人,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在大连创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王岐为人诚实,办事讲究,在大连交了很多朋友。这时大连一个朋友看好王岐,就把自己的KTV娱乐场所交给王岐经营,这个朋友不但一分钱不要,连水电费都是这个朋友交的。由于资金不足,王岐就与高辉的舅妈各占50%的股份,并在大吉星村又招来一些人帮他打理生意。王岐虽然从偏远的山村来到大城市创业,但他并没有嫌弃自己贫困的家乡,不仅带出很多年轻人共同创业,还经常回村里帮助贫困村民,甚至把自己的户口一直留在村里,他一直是大吉星村在外出打工的青年人。村党支部书记孙吉庆对这个有情有义的青年人非常关心,经常对他说,“孩子你的前辈听从党的召唤,在炮火纷飞的年代,为抗联办事,保家卫国;你们这代青年人更要听党的话,靠近党组织,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王岐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并利用回村探亲的机会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2010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王岐的事业发展的非常红火,2014年在大连注册成立金帆集团,意思是金色的事业一帆风顺。集团下设有饭店宾馆、洗浴娱乐、物业管理、海洋养殖、农业种植、农产品经营等,这些下属产业都由他在大吉星村带出来的年轻伙伴打理。这些人走出大山后,发展的非常好,都在大连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有几位还到国外去发展。这些人也都感恩王岐,有时工作忙,王岐忘了自己的生日,都是这些年轻伙伴想着给他过生日。有时王岐回大吉星村,他带出这些年轻人的父母都排号请他吃饭,这让王岐非常感动,家乡的情结更加浓厚。由于王岐在外创业的突出业绩,他被选为黑龙江大连商会的常务副会长。

致富不忘回报家乡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号召,伊春市委、南岔区委和市老促会加大了对大吉星村“红地盘”的史料挖掘整理,并请抗联老战士李敏亲笔题写“红地盘”三个大字,还在村中广场上建起了“红地盘”纪念碑,成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当时南岔区有个抗联史研究爱好者还专门撰写了一本儿“红地盘”的史料书籍,可是无钱出版。王岐回大吉星村看了“红地盘”纪念碑,听说了无钱出版史料书籍的事,他主动找到了作者,问了书籍的主要内容,慷慨解囊,拿出4万元钱使书籍得以出版。作者非常感动,并给王岐寄去10本书。王岐认真阅读了这本反映家乡历史的书籍,特别是书中介绍抗战时期,本村里有27位青壮年参加东北抗联,抗战胜利后,只回来3人,有24位为国捐躯,以及日本侵略者把10名抗联战士和一对母女推到村中的井里活活淹死,这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故事,让王岐非常震撼,激起了他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也使他想起儿时前辈给他讲的一些抗联故事。他心想,没想到我的家乡还有这么光荣的红色历史、这么厚重的红色资源,我们这代年青年人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段不可忘记的历史展示出来,教育后人。他认为只有个纪念碑和一本书籍还不够,应该建设一个永久的纪念设施,把这段历史传承下去,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南岔区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赞成并给予一些资金的支持,这更增加了王岐把这件事办成的信心。他说干就干,在村党部支部书记的支持下,选地址、找人搞设计,光图纸就改了七八次。2019年底开始动工。先期投入包括南岔区支持的资金,共1000万元,施工到中间钱不够了,他就做爱人的工作,又投入500万元,施工到后期还差600万元,家里只能拿300万元,另外300万元是他从哥们手中借的。由于工期紧张,要求在建党百年时建成。工地上最多200多人在施工,冬天烧开水打混凝土,为了抢工期,甚至多花了很多钱,这些王岐都认了,终于在2021年这个纪念设施建成了。总建筑面积包括当地农产品展示厅和大饭堂共占地1200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2700平方米,就坐落在村中间的广场上,与“红地盘”纪念碑和入党宣誓碑相呼应。他请来黑龙江省抗联史研究专家卢德峰写布展大纲,收集照片文物进行布展。他给这个纪念设施取名为“吉兴沟红色教育基地”。一个老区村能建这么壮观的抗联纪念馆,别说全省就是全国也少有,而且主要是个人捐建的,就更加弥足珍贵。基地落成开展的那天,省老促会会长杜吉明同志知道了这件事后,专程从省城哈尔滨赶来祝贺,并在讲话中对王岐致富不忘家乡,传承红色文化的大爱情怀给予高度评价。

这件事到这里好像就要结束了,但王岐认为,建成基地是“不忘初心”,我们还要“牢记使命”,那就是发展产业,让老区村的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因此,他提出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思路。早在基地施工时,他就对本村农产品优势和外部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决定先从三件事做起,一是他承包了50亩地,由他提供种子和化肥,分给村民种粘玉米,然后他负责收购和销售;二是从外地集体林业买来5万根柞木段,分给村民生产段栽木耳,他负责收购和销售;三是利用本村生产大豆的优势,做笨榨豆油,他取名“吉兴三宝”。一年多来,王岐带领乡亲们经过广告宣传、电商平台推介,建立大吉星经销网等先进手段,粘玉米和椴栽木耳在大连、北京、上海销的非常好,笨榨豆油在大连销的好,其他大城市认调和油,榨豆油还有待进一步宣传推介。

红色基地建成后,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县团级党委还要进行主题教育,这使王岐又深受启发,他与上级组织部门联系,把这建成党员教育基地,重新培训了当地的讲解员;与上级文旅部门联系,利用村里空闲的房屋建11处民宿,8000多平米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承包了一个水库,养鱼搞垂钓;还买了300头肉牛进行饲养。他还想把大连自己种的大樱桃引进大吉星村,但这个难度大,正在实验中。王岐在家乡的这些投资,开始集团有些人不同意,认为有钱应在有回报的地方投资,三年本就能回来,投到偏远山区,又带有公益性质,何时才能收回本钱。王岐说,给家乡投资为家乡办实事,我一不后悔,二不图回报,为老区村家乡繁荣发展做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

中央组织部知道了大吉星村“红地盘”的事迹后,投入300万元,要把这里打造成党员教育基地。他们重新修建了大吉星村“红地盘”大门,修缮了抗联英烈殉难井,围墙绘画,建立了宣传长廊,充实了部分展馆的馆藏。中组部出手打造,使“红地盘”更加鲜红亮丽。现在大吉星村“红地盘”,有红色文化的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民文明素质提高,收入持续增加,一幅美丽乡村的大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流连忘返。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