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坚守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2023/08/14  浏览量:   作者:常熟市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熟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常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作为常熟市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继承和发扬老区精神,几十年如一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带领蒋巷村民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治“穷根”、铺“富路”,使蒋巷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园,树立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幸福乡村的蒋巷之路。他用自己的行动,坚守并践行着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诠释并不断丰富着革命老区精神的内涵。

一、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信念,矢志不渝。在革命战争年代,常熟老区人民坚持爱党信党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程中,奏响了一曲曲激越的奋斗之歌。而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常德盛,常常谈到蒋巷村成功的最大秘诀是“紧随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跟党走。”曾有人问常德盛:“你的信仰是什么?”他回答:“我的信仰就是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干工作必须要全心全意,把整个精力,把一生都扑在那里。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蒋巷环境优美,看到这些在我的手里慢慢变成现实,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常德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笃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蒋巷村一干就是四十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蒋巷人民。在这四十多年里,他一心为群众想、领着群众干、家让群众当,将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常德盛同志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肩负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榜样。

二、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可以把粮食、衣服、房子甚至生命都贡献出来。老区群众这种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常德盛所拥有的无私奉献精神,是老区精神在新时代的最好传承和发扬。

从1973年9月担任蒋巷村支部书记以来,常德盛就给自己规定了“三不”原则:不吃请、不受礼、不徇私,甚至连自己的兄弟请他找关系办事,都被他严词拒绝。随着村里的发展事业蒸蒸日上,20世纪90年代,常德盛又将自己的“三不原则”发展成“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当时虽然是企业董事长,但他却只拿村里党委书记一份工资。企业转制时,该拿的股份他一分没要,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上亿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算,多年累计也有千余万元,他分文没取。他说:“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对蒋巷精神的坚守和传承;要的是村民都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以此为引领,村党组织人人认真负责,全村形成了人人敬业乐业,个个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村民群众也成为推动村强民富的主力军。

三、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老一辈革命者所拥有的不惧生死的牺牲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共产人前赴后继,奋斗奉献。虽然和平年代虽然无需冲锋陷阵,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面对困难同样需要有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勇气。

1966年9月,22岁的常德盛当选为蒋巷大队大队长,集体账上只有三角六分钱。上任后,他召集生产队骨干开会时,连凳子也借不到,大家都站着,但是他却饱含信心和干劲。常德盛动员道:“我相信,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我们要振奋精神,树立信心,要团结起来!只要大伙抱成一团,努力奋斗,今后我们楼房、沙发都会有的。”他的一番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点头称是。从此,村民们在常德盛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发展生产,拼尽全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蒋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常德盛领导的村两委在40多年时间,把一个偏僻、闭塞、血吸虫横行的低洼圩区贫穷小村,发展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江苏省首批最美乡村。常德盛同志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四、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始终深深刻在常熟人民的基因里,不管是60年前开挖望虞河的艰苦壮举,还是改革开放之初闯出“碧溪之路”的艰辛探索;不管是蒋巷村几十年来在贫瘠土地上建起“全国文明村”的艰难实践,还是20年磨一剑、圆梦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忍拼搏,无不彰显了常熟人民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特质”。这是老区精神在常熟不断赓续传承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常熟老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

1966年,22岁的常德盛就任蒋巷大队长时,面对的是当时全县最落后的穷困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全村土地普遍低洼、终年积水、血吸虫病横生,“大雨水茫茫、小雨水汪汪”这样的形容十分贴切,最好的年成,一亩最多也只能收300斤粮食。他迎难而上,带领全村100多户村民拿起扁担,挑起箩筐,疏浚河道,平整土地,填高地块。前后十几年里,常德盛带头“冲锋”,最早来到工地,最晚回到家里。蒋巷村民靠着肩挑背扛,完成50多万方土方工程,建成良田1700多亩。他赤脚走遍所有土地来了解每块水田的土质情况,更是亲自挑担,将河泥、猪粪、绿萍放到土地中翻耕肥田,硬是把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变成远近闻名的粮食高产区。1979年,蒋巷村秋季水稻平均亩产超千斤,最高田块亩产达1300多斤,成为当时江苏省粮食亩产超吨粮的先进单位。

常德盛在决心打赢工业翻身仗的日子里,在家当书记,出门当推销员。靠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他马不停蹄奔波于江浙沪各大城市,常常凌晨启程,睡在车上,吃在路上,争取赶在人家上班前到达。在村里时,早上六点半,常书记就会准时到办公室,随后绕村走田头,进车间,看生态园,一刻没闲。由于长期奔波操劳,身体一度很虚弱,有时连续多天发高烧,还硬撑着病体坚持工作。有一次,常德盛出门推销轻型建材,路上车子出了车祸,导致左眼受伤缝了好几针,导致术后他左眼视力只剩下零点几了,但他仍然毫不在意,马上就投入到了源源不断的工作当中。

“艰苦不艰苦,都要奋斗。”这是常德盛书记在2010年9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克服新的困难,创造新的业绩。早先,为了温饱搞农业,常德盛吃够了“筋骨之苦”。后来,为了摸索搞工业,没有任何经验,常德盛不管是找项目还是跑市场,都带头亲力亲为,甚至险些搭上性命。在常德盛的努力下,蒋巷村百姓不但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现如今,退居二线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的他仍然“自找苦吃”,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新时代蒋巷村高效优质农业的发展中去。

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

常德盛在干事创业中,也始终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天天调查研究、日日问题导向,不断总结完善,努力寻找蒋巷村的科学发展之路。在蒋巷村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性可以概括为三个“三”,即“三业互动”、“三个集中”、“三项工程”。

“三业互动”实现科学发展。以“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为目标,从“水利开导、低圩改造”入手,对农田进行整治改造,首先实现了农业高产稳产,跃为省内先进。在排除干扰,战胜困难的基础上,推动村级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促进了村级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产业融合,围绕“农”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五个文明同步建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科学发展新格局。

“三个集中”推动集约发展。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1995年就进行了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田向能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打造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使经济、社会、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同步推进。

“三项工程”推进持续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工业园区,建设农民新村等工程建设进程中,关停化工厂,推倒小土窑,拆除旧村巷等,及时退宅还田,实施复垦复耕,扩增土地200多亩,为长远发展留下空间,始终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六、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在常熟,有着军民鱼水情的光荣传统,红色经典《沙家浜》闻名全国,历久弥新。新时代共产党人常德盛作为蒋巷村建设发展的带头人,在蒋巷村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很好的诠释并丰富了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老区精神内涵。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将造福百姓作为重要职责,努力营造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一是分类提供就业岗位。根据村情民情,实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副则副的乐业原则。村里发展工业企业,流转集中耕地,建造几十间商业用房,建设养殖基地等,因人制宜地解决村民就业,让村民都能增加收入。二是村公共事业全面发展。村党组织规划的目标是“村中心像集镇,田野上是农村”,如今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已基本建成,实现了这一规划的总体要求。每户一幢独院小楼,生态园、民俗馆、科普馆、图书馆、护理院、剧场、商业街市、活动中心、宾馆、民宿等设施一应齐全。老年人可以住上老年公寓并发放养老金,上大学都给奖学金,全面覆盖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疗保险,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方便村民服务体检。三是建设和美乡村。蒋巷村坚持抓好乡风文明建设,突出两个重点:首先是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党组织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社区,争创读书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自办广电信息窗栏目和《今日蒋巷》小报,及时传递本村大事要事和村民中涌现的好人好事等信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免费提供远程教育、书报、电脑和信息终端服务;向村民家庭赠阅四报二刊,组织开展家庭读书竞赛活动,每年进行评比表彰;自荐互评文明家庭标兵户,文明村民、好婆媳、好少年等。每年举办村民素质培训班,人人接受系统教育。实施以人为本、以奖代罚的村规民约考核机制,规范村民日常生活行为。其次是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委当家、村民作主的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向村民大会通报。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落实村民对村级重要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常德盛书记正以常熟老区精神为引领,坚守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继续带领着全体村民听党话,跟党走,在新的征程中不懈奋斗,将蒋巷村建设的更加美好,为常熟建成更高品质“江南福地”作出新的贡献。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