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草根小伙独创“十二邻”情暖老人心

2012/06/20  浏览量:   作者:刘仕雄 王福荣 郭中彬  

  在上海,提及“十二邻”社区剧场,许多老年人都很熟悉,并且对此夸赞不已。这还要从一个叫王俊晓的小伙子说起。

  王俊晓今年34岁,家住河南省郏县冢头镇达理王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兄妹三人中,只有王俊晓考上了大学。

  毕业后,辗转于繁华而陌生的大城市,王俊晓发现,楼房高了,邻居也多了,但大家住在一个楼,彼此间缺乏沟通,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更无法从高楼大厦中寻找到那份久违的温暖。这让王俊晓颇感不适。

  有一天,王俊晓脑中突然闪现了以前看过的材料,1900年至1920年间,美国兴起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社区戏剧,目的是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排练场就在地下室,演出场地是借用的礼堂,现场观众多半是亲朋好友,间或一些来自当地教会、学区、社团的中产阶层。演出人员几乎全是志愿者,他们平时工作,利用晚上与周末参与活动,很受美国老百姓欢迎……

  王俊晓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对其进行移植改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剧场。

  在老一代人的印象中,一幢楼6层,一个单元上下住12户人家,大家关系融洽,人们在楼道里碰上了总会聊上几句,有什么好吃的也会相互分享,那是记忆中一种抹不掉的“完美生活”。于是,王俊晓给社区剧场取了个别致的名字——“十二邻”社区剧场。

  四不像演出引发老人的共鸣

  然而,万事开头难,社区居民对王俊晓不熟悉,活动开展不顺利,观众寥寥无几,甚至表演还数度被当成街头卖艺。并且,“请”出长期待在家中的独居老人,可谓是难上加难。这样的情形持续了数月之久,王俊晓咬紧牙关,不想放弃。在坚定了信心之后,他和伙伴们及时改变方法。

  王俊晓打算从“讲出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入手,以“一人一剧场”的模式来进行尝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可以说,这种没有固定的戏剧模式,很是灵活,演出到了一半,演员和观众可能唠起家常,也可以在高潮时突然停止,根据观众的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演出,很注重互动,从头到尾都与台下交流,甚至邀请观众亲自上阵体验一把。举一个例子,有一场以“受骗上当”为主题的演出,志愿者们将日常生活中的骗局搬上了话剧舞台:假称电话欠费要求你汇钱、路上拾到钱物有人过来要求平分、假借算命索财……

  志愿者表演的典型行骗行径,让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老人,立刻陷入了对骗子狡猾行径的“讨伐”,王俊晓和队员们则在此时开展互动。社区的王老伯站起来指出:“不对不对,还不是这样,他当初说的还要逼真些。我那天就是这样被稀里糊涂骗走300块钱的……”原来,王老伯真的在路边捡到过一只“金戒指”,随后就有骗子出现要求见者有份,于是王老伯被骗走了300块钱。只见王老伯跳上舞台,还原骗子拉住自己的手臂,低声细语的表情,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感同身受的老人们,纷纷上台讲述自己的受骗经历,并亲自参与表演。台下,因为共同话题的讨论,逐渐熟悉的老人们同样没闲着:瞧瞧,同为象棋爱好者的两位老先生,在对骗子的一顿批判后,意犹未尽地继续闲聊,发现竟有共同爱好,相约下午“杀一盘去”……每次互动到“最热闹的时候”,观众们常常因为过于投入的交流而“跑题”。王俊晓说,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即便在演出结束之后,许多老人并没有离去,他们依然在交流,笑容出现在每位老人的脸上。

  这种四不像的演出,逗得社区的独居老人开怀大笑。真情实感的讲述与表演,引发了社区老人们的普遍共鸣。

  社会需要更多的“十二邻”

  随着十二邻社区剧场活动慢慢推广开来,王俊晓越发觉得时间不够用。2008年,他干脆辞职,专心做公益。公益组织常常面临资金问题,虽然街道提供一部分支持,但是社区剧场依然捉襟见肘。王俊晓和志愿者苦苦支撑着,直到2009年“青年公益创业计划”比赛的到来,该比赛专门针对“十二邻”这类热衷公益但缺少资金扶持的民间公益组织。最终,王俊晓和他的团队赢得了10万元创业基金。

  2009年11月,十二邻团队成为“联想全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十强团队之一并获得资助;2009年12月,十二邻团队应邀参加香港世界华人戏剧与教育大会;2010年4月,十二邻与美国环保协会合作编排和演出低碳世博绿色出行教育情景剧《七彩雪的故事》……

  从2009年到2011年,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公益服务成功地融入了上海的许多社区,演出百余场,为数万空巢老人服务,可谓红遍上海滩,随之,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接近200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也有私营企业主;有在校生,也有自由职业者;有外企的高级行政人员,也有外来务工者,他们的活动范围不仅仅限于社区,而是发展到福利院、民工学校等地。

  2011年9月,一部关于十二邻社区剧场的微电影让全国观众深受感动。公益微电影由国际著名导演贾樟柯担任监制、联想集团出品,在北京大学举行首映仪式,这是中国首部记录草根公益团队发展历程的公益微电影。9月22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屏幕上播放的微电影讲述的正是王俊晓的故事。现场,王俊晓t恤衫、休闲裤、软布鞋,提着一个粗布包,西服加布鞋的装扮,与隆重而华丽的颁奖典礼的背景似乎不太相符。影片放映结束,灯光亮起,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里掌声雷动……

  对于十二邻社区剧场,一位企业的总经理说:我以前在美国见过这样的演出,没想到现在国内也有了,应该尽快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来做。而且,不仅面对老人,在残障人士、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群体中,也有大量需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因此有专家指出,在现实国情面前,我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十二邻”……

  “十二邻”的梦想越来越大

  天天都在忙碌,王俊晓已有三年没有回河南老家过年了。

  在王俊晓所在的乡村,村里人只知道他在外工作,但不知他做的什么工作。几年前,他父母去了一次上海,想看看儿子在那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给王俊晓搬家时,父亲不经意看了儿子的日记本,当看到儿子写的创业经历时,老人忍不住两眼落泪了,孩子在外做的是好事,他们终于理解了。

  王俊晓家很清贫,家里除了电视机外没有值钱的东西,他的母亲有病卧床。2012年春节后,河南郏县县委、县政府得知王俊晓的事迹后,多次到家中探望,并送去慰问金。郏县县长张国晓说:“王俊晓做的事情看起来平凡,但是坚持做下来就是不简单。他在外为那里的老人作出贡献,家乡人也会照顾好他的老人,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做公益事业。”

  随着十二邻社区剧场名气越来越大,剧场随后升格为“十二邻社区发展中心”,国内许多地方找到王俊晓,有人找他取经,有人请他表演。对于这样的要求,王俊晓都欣然接受,天津、重庆、广州等地纷纷邀请王俊晓前去做培训。如今,在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十二邻社区剧场的长期项目。王俊晓希望将社区剧场的服务模式快速扩展到更多的地方,他说这种剧场形式不是他特有的,谁都可以拿去用,拿去温暖别人。

  活动多了,需要的经费也就多了,王俊晓在争取各种基金的同时,也希望更多地方政府能够像上海一样,为老人购买社区剧场的服务。事实上,做公益事业,钱是王俊晓不得不面对的最实际的东西。然而,单纯的公益愿望与功利的政绩需求难免产生摩擦。王俊晓不肯为了争取资金而放弃公益理想。他说:“那些不关心我们真正开展了什么活动,只想把报告写得漂亮的合作,我们不会答应!”

  “我们共同上演一台戏,我们共同建设一个新社区。我们用戏剧敲开了紧闭的心扉,我们用戏剧敲碎了坚固的水泥,我们用戏剧建设了和谐的社区,我们也用戏剧期待着每一个你……”这是王俊晓的梦想,也是十二邻的梦想,相信十二邻能有一个更大的舞台,给更多空巢老人带来快乐。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