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首屈一指 甲冠天下

——红色基因传承人单首甲助力乡村振兴

2023/12/29  浏览量:   作者:大丰区老区乡村发展两会 周继坤 樊春华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他,今年49岁,1992年12月入伍,1993年8月入党,1997年,在东海舰队服役5年的他退役回乡。凭着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的表现,先后在当地派出所和交警中队谋求到一份辅警的职业。然而,经过部队大熔炉锤炼的他更喜欢挑战自己,不甘心那种按部就班的平凡工作和平淡生活。2008年,他毅然辞去了辅警工作,一门心思扎根家乡农村。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他回乡创建了占地300余亩的新鑫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棚蔬菜。他带头致富,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创业致富,活出了当地“首屈一指、甲冠天下”的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他就是红色基因传承人,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进步村退役军人、党总支部副书记单首甲。他的“新鑫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成为大丰区老促会“两带一扶”先进典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尽快熟练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单首甲不耻下问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并聘请专家到田头指导。当时,高效设施农业投资较大。单首甲自己手里只有几十万元本钱,与资金投入还相差一大段。他挖空心思,走门串户,找亲朋好友,想方设法借了100多万元,并于2009年成立了新鑫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短短两年时间,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土专家”。在创办新鑫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于2011年创办了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锦绣大地高效农业示范园。

为了让园区迅速发展,他第一年种上了甜叶菊。没想到,到了收获季节,价格陡降,加之老天爷不帮忙,连遭下雨,第一年就亏本了40多万元。当时家人劝他收手不干,可他不服输。由于种植甜叶菊亏空后,资金投入更加的艰难,种植蔬菜只能摸索着进行。单首甲用东借西凑的几万元,建了20多座钢架大棚,其余因陋就简建了一部分竹架大棚。

经过几番失败的考验,单首甲坚信一定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于是,他一方面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和实用种植技术,一方面走出去到东台三仓、盐城伍佑、便仓甚至山东寿光等地,拜那些经验丰富的“土专家”“菜博士”为师,探求蔬菜品质提高、农民工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生产和管理经验。他来到东台蔬菜生产基地,用高薪聘请了一名农技师,常驻园区指导业务技术,选种特经品种。后又到云南、贵州找来30多名务工劳力,他和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起早贪黑培植无公害蔬菜,将新鲜蔬菜及时上市。

苍天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学习取经,短短几年时间,单首甲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蔬菜专家”,几百亩大棚蔬菜终于起死回生。为了打开市场销路,单首甲开始遍访周边的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委托各地的批发商代销蔬菜。并相继在上海、杭州、南京、苏锡常等地成立了销售窗口。种植的青椒、西瓜、洋葱、茄子等蔬菜瓜果产品进入西郊国际、青浦、朱家角、金泽等上海农贸市场。

市场销路打开后,单首甲进一步扩大流转土地面积,在高效设施农业基地的基础上,他吸收了附近农户入社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单首甲常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他向周围群众承诺:我向大家提供优质良种,技术不会我辅导。货源产出,到我处搭车销售,保证不刮你们的油。就这样,周围有20多户农户纷纷种上菠菜、青椒、萝卜等,都靠单首甲帮助带销一空。2010年以来,他所在村的剩余劳力有30余人,常年参加棚内生产,人均年净收入3万元以上。

目前,锦绣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生机勃勃、一派繁忙。茼蒿、紫甘蓝、青椒、茄子等蔬菜,一年四季轮番种植、持续上市、输向市场,年产值2000多万元,进步村全村人均增收5000多元。在单首甲的带动下,本镇及周边100多户村民发展青椒、西瓜、洋葱、茄子等蔬菜瓜果产品,不仅上了超市的货架,而且进入了南通、上海西郊国际等大型农贸市场。

单首甲在发展大棚蔬菜的同时,切实肩负起党支部工作的重任。担任进步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兼网格7网格员,他密切联系群众,狠抓土地流转,扩大联耕联种,村庄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在全村乃至全镇验收获得第一达标单位,率先完成了镇村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他热心公益事业,经常都向五保老人、困难学生捐资送物,每年超万元。

爱心奉献走在前,创业路上当尖兵。单首甲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他创办的新鑫蔬菜合作社被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政府认定为“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近年来,他多次被镇、区、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大丰区十佳青年创业之星”、“大丰区五一劳动奖章”、“盐城市青年农民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