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双强”书记与老井村的变迁

2012/07/02  浏览量:     

  “双强”书记与老井村的变迁

  最后,一桩义举憾动中原人心:河南锦鹏投资集团董事长,老井村“双强”党支部的书记刘庭杰投资一亿元,为村民兴建新型社区。一年之后,老井村一千多口人将告别砖瓦平房,搬进水电暖齐全、装有电梯的七层楼房,社区内还配套有老年公寓、体育中心、学校、花园、商店……而几年之后,这个新型社区将成为大冶镇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从“万元户”到“万元村”

  刘庭杰是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人,今年48岁,饥饿、缺水、崎岖难行的山路是他童年的主要记忆。为了谋生,实践毕业后的第三天他就下井挖煤,几年以后弃工经商,收获了第一桶金,成为改革前期的“万元户”。当时他的家乡却依然贫困。全村9个村民组401户1300口只,只有709亩又旱又薄的耕地,年亩产不过五、六百斤粮食,加上部分男人做挖煤工,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老井吃水贵如油,家有小伙父母愁”。一首民谣道不尽全村人的辛酸。当时第九村民组有54口人,光棍汉就占了5人。这深深刺痛了刘庭杰,也激发了他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光自己富裕了,看着村里人还在受穷,我吃得再好也不安心。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带领家乡过上好日子。”他说服家人,1988年回村担任村主任,两年后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24年。24年里,刘庭杰团结两委班子,常领群众与贫穷落后进行艰苦的斗争。

  “既然回来了,不管多艰难也要让大家富起来。”多方面的探索。一是兴办集体企业。起早贪黑跑项目要资金,投入自己经商的全部积蓄,以动农户投资,陆续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先后开办了石料厂、水泥制板厂、钢窗厂、粉砂厂、耐火材料厂等企业。同时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架设改造高压线路,解决了用电问题。对于农户的投资,他承许赚钱了大家分红,赔钱了由自己还本付息。这些企业安置了一、二百人就业,每年也有一些利润,让大伙看到了希望。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畜禽养殖,培育养殖大户7户,年存栏蛋鸡1.2万只,出栏生猪上千头。三是利用大冶镇及其附近工厂多、煤矿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在全村800多名劳动力中,务工的达到的500多人,占70%左右,构成了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在大冶境内务工的占90%左右,在刘庭杰办的企业中务工的有 人,占务工人员的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村”。

  破“五难”保民生

  老井村农民生活长期以来存在着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刘庭杰上任后,在与乡亲们开拓致富之路的过程中,历经曲曲折折,为破除“五难”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老井村处于弱水地质带上,几百年来靠清朝时打的一眼老井维持生活。这眼井从井口到水面12丈深,集中挑水的时候能同时下13根井绳,由于水源不足,来回打水4次才能积满一桶水。刘庭杰上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要挑两担水供全家吃用。1988年,镇上实施万人吃水工程,刘庭杰捐资500元希望改善家乡的供水状况,终因“僧多粥少”没有实现。1993年,他带头捐资,共筹集30万元,从外地请来打井队,历时180天,打成一眼深256米的机井,交将管道铺设到各家各户,结束了全村担心吃的历史。

  说起现在环村3.8公里的硬化道路,村委主任杨三良还清清楚地记得20年三次修路的过程:庭杰刚上任,便动员群众出工,放炮开山推土填石,用两年时间铺设了一条石子路,成为今天道路的雏形。2011年,村里组织群众重新整修路基,由镇政府铺上了路面。2008年刘庭杰出资48万元,又筹集部分资金,一条水泥路连续起所有的村民组。群众在村口一块巨石上刻下18个大字:“造福民从建设新农村,开山劈石铺就康庄道。”

  1997年村委会投入18.6万元,新建教室22间,为150名小学生改善了学习条件。在新农村建设期间,崭新的村委办大楼和村卫生所陆续建成……昔日破败的旧山村如今焕然一新。

  更令村民难以忘怀的是,自2005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推行城乡统筹养老保险以来,农民个人负担的部分统由庭杰出资解决,这两项的居民参保率均达到了100%。每年春节前,他还要带上物资和现款,逐户慰问困难户和孤寡老人;这方面,每年大体需用11万多元。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