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传承红色基因 奉献老区建设

2024/04/30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朱耀亭,江苏省泗阳县农业系统退休干部。他是烈士之子,其父于1949年5月,在上海战役中壮烈牺牲。朱耀亭从小就立志:要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进!在母亲及党和政府的培育下,走上工作岗位后,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业局局长,一干就是15年,他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深受农家爱戴,是地道的“三农”干部。

2002年,朱耀亭退居二线,经组织推荐,当选为泗阳县扶贫开发协会和老区开发促进会(简称县“两会”)秘书长职务;2019年泗阳县扶贫基金会成立,他又当选常务副理事长。在扶贫开发岗位上,朱耀亭20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继续做老区建设与“三农”文章。2017年,他被评为宿迁最美老干部,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江苏老区》《宿迁晚报》等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

不讲岗位 为扶贫事业出力流汗

在扶贫开发战线上,朱耀亭凭着自己对农民群众的满腔热情,积极履行“调研、宣传、推介、扶贫”的宗旨。20年间,他不辞辛劳,积极向省、市扶贫协会协调项目帮扶周转金以及本会筹集资金约3500万元,先后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20余家,安置农村富余劳力3000余人。其中1000余贫困劳力实现脱贫,圆了小康梦。

朱耀亭(左一)和农业专家们在田间考察

2004年,朱耀亭领头组织下岗人员租赁泗阳县家畜改良站,搞畜禽规模养殖,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他被泗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创业标兵”。2015年,他从积蓄中拿出10万元,支持两家企业发展,吸纳农民工就业,扩大脱贫人数。2016年,他动员部分老干部参加扶贫助学志愿者活动,他自己带头捐款助学。3年中,朱耀亭个人捐款5000元,先后帮助3名困难学生重返校园。2018年,他组织在穿城镇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向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献爱心,激发起农村留守儿童励志奋进。之后,他每年都带上1000元慰问金去看望孩子闷们,给辅导站买些学习用品。

朱耀亭(中)为泗阳致远中学贫困生发放助学金

朱耀亭每年围绕“三农”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搞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20年间,他共撰写调研报告40篇。先后被《中国老区》《江苏老区》《创业就业》《铁军》等刊物采用。其中,2013年2月,他撰写的《上下齐努力、共圆致富梦——探寻成子湖片区扶贫开发路径》的调研报告,被江苏省扶贫办主办的《简报》刊用。他撰写的《做好“夭桃千顷”大文章》《关于推进传统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等调研报告,得到泗阳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乡镇研究落实。

不讲名利 为农业提质增效无私奉献

朱耀亭与“三农”情愫深厚,时时处处思考着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2016年底,他在农村调研时,了解到名牌土特产“八集小花生”产地八集乡花生种植户近年深受蛴螬危害,采用高毒农药防治,结果导致花生农药残留超标,品质下降,严重威胁着“八集小花生”的品牌,影响当地花生产业的发展的情况,他寝食难安。于是邀请县两位农业专家到八集乡搞10亩无公害花生高产试验。初试成功后,2018年又在八集乡双桥村周庄组搞起200亩示范田。10月初,经实地验收,每亩花生增收100公斤左右,平均单产达300公斤。且花生口感、品质也大大改善。几年的示范推广资金均由几位“老农业”募集而来,补贴农民。花生播种前期,经常利用晚间到农户家中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生产的关键时刻,他们不顾炎热酷暑,到田间指导检查。花生的丰收,农民们喜笑颜开。一次座谈会上,周庄组老农周汉成、戈同才等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能增收脱贫,全靠朱会长科技帮扶种花生啊!”

自2020年,朱耀亭又组织专家们在洪泽湖边选定一个家庭农场搞富硒稻生产试验。取得成功后,2022年,富硒稻面积扩大到1000亩,已开发出“甄农乡”品牌富硒大米上市,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推行产、加、销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泗阳沿洪泽湖一带稻米产业的振兴。

不辞辛劳 为老区创造精神财富

2006年初,朱耀亭接受泗阳县志办公室邀请,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泗阳县志(1988-2005)》编写工作。由于自身工作繁忙,他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整理资料和写作,时常加班到深夜。由于长期伏案劳累,他患上了颈椎病,持续治疗40天,仍边治疗边写作,终于在2008年完成《泗阳县志》中有关农业、杨树产业、扶贫开发、水利、乡镇企业等篇章17万字的文稿任务。

朱耀亭觉得,晚年能为社会创造点精神财富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乐趣。2013年,他受泗阳县农委之邀,牵头主编《泗阳县林业志》。他同样利用休息日和晚上加班搜集整理资料,于2015年完成了27万字的编写任务,如期出版发行。时任泗阳县委书记李荣锦在审阅文稿后作批示:感谢老同志为泗阳林业做了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事。

2017年,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革命传统,发出编写地方老区发展史的号召,朱耀亭积极响应,及时牵头组建写作班子,自己担任主编编纂《泗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用两年时间出色完成编写任务。该书25万字,图文并茂,主题鲜明,为建国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2020年9月,《泗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被江苏省扶贫“三会”评为特等奖,朱耀亭被评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工作“先进个人”。

2022年初,江苏省老区建设与扶贫“三会”发文部署在全省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朱耀亭敢于担当,扛起了红色资源调研普查的重大任务。一年多时间里,他怀着对革命先辈的特殊感情,组织有关人员冒酷暑深入全县调查、记录,核对史料,以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精神完善了一本《泗阳红色资源台账》,撰写了7000字的调研报告,编纂出版了39万字的《泗阳红色印记》。特别是《泗阳红色印记》的赠阅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书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朱耀亭乘势而为,立即提议以老促会牵头,组织红色文化志愿者宣讲团,主动深入社区、机关、学校宣讲。2024年春节前后4个月,已宣讲20余场,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泗阳县老区开发促进会“红色文化”志愿者宣讲团缅怀革命烈士,深受红色教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朱耀亭虽因超龄卸去了县“三会的领导职务,但他仍以顾问的身份,常出现在村居社区、田间地头、农民家中调查研究,默默无闻地书写着“三农”和乡村振兴的答卷。

( 泗阳县社会帮扶“三会” 蔡振华)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