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3枚特别的“勋章”

——追忆鄂城区93岁抗战老兵高性宽的本色人生

2024/05/17  浏览量:   作者:鄂州市鄂城区老促会 王汉林 贺新坤  来源:中国老区网

2024年4月28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93岁抗战老兵高性宽去世。4月30日,老人遗体火化后,殡葬人员在其骨灰中发现了3枚弹片晶体。

从骨灰中取出的弹片晶体

这3枚弹片跟高性宽生死相依70多年,已经成为他身体中的一部分。弹片的重见天日,也揭开了老人深藏功名而又热血传奇的一生。

3枚弹片重见天日,见证老兵赫赫战功

细雨霏霏,哀乐低回。4月30日9时30分,在鄂州市鄂城殡仪馆,高性宽的长女高水莲小心翼翼地从殡葬礼宾人员手中捧起骨灰盒,一同拿到的还有刚从骨灰中取出的3枚大小不一的弹片晶体。

“弹片嵌入到老英雄的骨肉里面了!”鄂城殡仪馆馆长林志祥感慨道,在殡仪馆工作20多年,首次在骨灰里发现弹片。老人的铮铮铁骨,令人肃然起敬。

“这几枚小小的弹片,是父亲的功勋证明!”望着嵌入骨头里的弹片晶体,高水莲啜泣道。家人一边安慰高水莲,一边收起弹片晶体,并用红绸将其包裹起来。

档案显示,高性宽1931年4月出生于河南焦作博爱县,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太行军区四分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的19年时间里,他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身经百战,功绩显著,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

高性宽几次主要立功经历:

1947年6月,在15军44师130团团部带领下全歼敌一个营,经师政治部批准,立一等功1次。

1949年11月,在15军44师130团通讯连,渡江战役中,团首长坐的船被打破,将首长救上岸,担任突击完成任务,经师政治部批准,立一等功1次。

1950年4月,在15军44师130团3营9连担任副排长,因捉拿匪首2人,立特等功1次。

1950年11月,在15军44师130团3营9连担任副排长,因发动群众捉拿土匪有成绩,经师政治部批准,立二等功1次。

1956年1月3日,一张印有《各个革命战争时期主要职务及证明人》的表格清晰地记录:高性宽负伤4次,三等乙级残疾,批准授予解放勋章。戳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长罗荣桓。

高性宽的部分纪念章和证书

地方工作不忘初心,尘封功名砥砺前行

高水莲介绍,淡泊名利的父亲,很少提起在部队的立功经历。4月29日,当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肖俊向高水莲通报其父高性宽15次立功情况时,高水莲惊讶不已。同样感到意外的还有高性宽的二女儿高水香和小女儿高水清。她们只知道父亲南征北战,是一名参战老兵,但是从未见过父亲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也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高性宽年轻时的军装照

自1964年转业到鄂城县以后,高性宽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矿山公司、县农办、县水利局工作。1985年8月,他在鄂城县水利局副局长岗位上离休。在地方工作的21年时间里,高性宽永葆初心、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我们只知道高性宽参加过很多战斗,直到最近,才听说他在战场上多次立功。” 高性宽在鄂城县水利局的同事王金元说,高性宽淡泊名利,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哪里最艰苦就去哪里”。

当年磨刀矶节制闸是集排水闸、船闸、公路桥于一身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肩负着长港下游36万亩耕地、40多万人口的安全。1977年,鄂城县决定兴建磨刀矶节制闸,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无人敢接手这个“烫手山芋”,高性宽自告奋勇,担任磨刀矶节制闸副指挥长,他坚持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用战天斗地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无数工人,经过整整两年的艰苦奋战,1979年10月,磨刀矶节制闸提前建成。

高性宽老人的退休照

“绝不给组织添麻烦”,3个女儿工人退休

1964年11月,高性宽转业至鄂城县供销社,担任政治教导员。

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高性宽是转业干部,妻子可随迁安排工作。鄂城县供销社准备将其妻子安置到供销社下属幼儿园工作,而当高性宽得知单位另一名职工家中有6个孩子,生活捉襟见肘时,反复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最终将幼儿园的工作机会拱手相让。而其妻子为补贴家用,一直在工地上给泥瓦工打下手。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公家,装着大家,对自家、对亲人总是极其严苛。”二女儿高水香说。

泵房行车工是个苦力活,高水香干这一行整整30年。高水香回忆,夏天的泵房就像蒸笼,闷热无比;冬天在泵房检修机器,遍地都是淤泥和油污。为体恤女职工,单位决定将她转入后勤岗位。当高水香将这个喜讯告诉父亲时,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高水香只好继续留在行车工这个岗位上,直到2011年退休。

“我姊妹三人都是通过单位招工形式,以工人身份进入水利系统的。当时国家政策宽松,我和二妹都是高中毕业,父亲其实有很多机会,将我们姊妹的身份转为公务员,但他不仅不同意我们走后门,也不让我们自己去找关系。”高水莲说。

刚开始,姊妹们都很不理解父亲的行为,其间也有埋怨,但后来姐妹们也渐渐释然了。父亲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啥,再困难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父亲先后4次负伤,直到去世,身上还有3块弹片没有取出。刮风下雨的时候,父亲的旧伤经常发作,疼得满头大汗,但他仍然坚持不住院。”高水莲说,父亲始终认为, “住院是在花国家的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高大炮”嗓门大,街坊邻居喜欢他

退休后,高性宽积极投身小区的各项公益活动。

鄂州市水利局小区是主城区最老的小区之一,高性宽在里面住了近30年。81岁的王爹爹说,高性宽嗓门亮、性情烈、热心快肠、嫉恶如仇,街坊邻居私下里给他取了绰号,叫“高大炮”。

亲友们为高性宽老人送行

“高大炮”在小区做了很多好事。2015年,“高大炮”自告奋勇帮助小区协调燃气安装事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 64户居民用气问题得以解决。2018年,老旧小区维修改造期间,施工方准备拆除小区600多平方米的中央花园,此举遭到居民强烈反对,86岁的“高大炮”及时将居民的诉求反映至相关责任单位,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小区的中央花园保住了。

寒溪社区党委书记肖叶说,高性宽是一个“爱管闲事”的老人,小区下水道堵塞、垃圾桶没有及时清理,他主动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寻求解决方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社区里一些棘手问题,只要高性宽老人出面,总能解决。

从部队到地方,从在岗到离休,高性宽把战火纷飞年代的战斗精神转化为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坚定意志,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担当。

老兵走了,永远地走了,只留下了3枚特别的“勋章”,无声讲述着他的本色人生!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