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革命根据地的健康“守哨人”

2024/06/07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有了这道护栏,乡亲们看病路上更安全、更通畅了,这都是托张院长的福呀。”2024年6月4日,老革命根据地湖北省巴东县东瀼口镇阳坡村卫生室里,村医王堂合正忙着为群众问诊、开方,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以前,阳坡村卫生室门前横着一道5米高的堡坎,外沿没有设置安全围挡,王堂合的心始终悬在空中。解开王堂合心忧的“张院长”名叫张昌军,是东瀼口镇卫生院的党支部书记、院长。

“既当群众健康守门员,还要当好安全卫士,才是称职的基层医务人员。”张昌军第一时间现场查看、争取资金、指导安装,一条60米长的不锈钢护栏上线,在群众寻医问药路上筑起一道“安全长城”。

扎根基层医疗一线26载的张昌军,抹不去孩提时代里的农村医疗印象:患病的邻里乡亲由于口袋没钱,盲目听信偏方,擅自服用零药,把小病拖成大病,耽误了治疗时机,还破碎了一个家庭。张昌军自立行医戒律:不多开一分钱的处方,用一颗仁心治病救人。

奋斗年轮转动26圈,作为东瀼口镇卫生院“掌舵手”的张昌军收获了灿烂荣光:医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胸痛救治单元成功创建为省级达标单位,在巴东县2022—2023年度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位居榜首……

“我是党员先锋,也是业务骨干,必须冲在前、干在先。”虽只有8年党龄,张昌军的医者初心和党心时刻捆在一起。

在破解人才缺乏和引才留才难的方程式前,张昌军发挥“火车头”作用,借力党建赋能医疗服务升级,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卫计系统大学习等活动载体,开展理论学习、技能提升,打造学习型、专才型医疗团队。

同时,探索“外出进修学习”“传帮带学习”“请名医送教学习”和“常练基本功”“共练诊断经验”“对练医护技能”“三学三练”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医务人员历练成群众身边的“家庭医生”。

“病房有居家一样的温暖,治疗环境好,医生态度好,看病不再劳心费神了。”每当上门回访时,患者都会给医院一个满意好评。

患者的双手点赞来自医务人员的双脚跑腿服务,该院打造整理、整洁、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标准科室,增设无障碍通道、轮椅等便民设施,打造老年友好医院,真正让群众有温暖“医”靠。

在张昌军的档案柜里,放着一个医药箱、一件红马甲,这是“红马甲义诊队”的标配。

据张昌军介绍,医院在老革命根据地,红色精神薪火的指引下,由党员先锋雁阵、医务骨干矩阵组建“红马甲义诊队”,打破传统的“坐堂行医”模式,穿上红马甲,背上医药箱、医疗仪器走村串户、送医上门,打造行走的“医药箱”、流动的门诊室。

“让优质医疗资源离群众更近一点,党心和民心才会贴得更紧一些。”如今在东瀼口革命老区,“红马甲义诊队”的脚印遍布山乡村寨,用“进百姓门、诊百姓病、送惠民药、化百姓怨”的统一步调,全力冲刺基层医疗服务“最后1米”,一抹“天使白”已化成党旗红下最耀眼的光彩。

2021年9月,张昌军刚上任东瀼口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挑起基层医疗改革升级的担子,他在浏览患者数据库时发现,肺病患者占比近三成。

东瀼口镇是煤矿、铁矿等资源丰富的矿业大镇,在煤矿关停前,当地相当一部分群众靠挖矿为生,长期在粉尘环境下工作,致使患尘肺病的概率较高。

为让尘肺患者摆脱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张昌军带领团队加快创建省级呼吸内科重点科室,推出升级版尘肺病康复站,并配置专业医生坐诊服务,为尘肺患者构建家门口的“康复之家”。

在张昌军眼里,患者的需求好比医疗服务“指南针”,患者求医呼声不停,奋斗的脚步不止。

今年5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党支部牵手东瀼口镇卫生院党支部开展惠民义诊实践,并伸来对口帮扶的有力双手,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和阶梯,分享优质医疗资源,助力乡镇卫生院茁壮成长。

“在党员、医生双重角色下,我将用一颗党心永葆医者仁心,建强一个堡垒,带好一支队伍,造福一方百姓,担当老区群众健康岗上的‘守哨人’,用全民健康托起成色足、分量重的全面小康。”在恩施自治州优秀共产党员、恩施自治州好医生等光环辉映下,张昌军在为民行医路上仍孜孜追寻。

(巴东县老促会   付瑞勇   陈倩倩   王晓军   邓传铎)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