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唯独你撇不下老区的山里娃

——记华安县陈毅武老师

2024/07/04  浏览量:   作者:林艺谋 陈跃生  来源:中国老区网

陈毅武,一位血气方刚的中师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决然在华安县北大门最偏远的革命老区吉土村吉翔希望小学的时光轴已划过整整33年,他用钢铁般与如炬的老区精神耕耘着心爱的讲台,践行着一位共产党人在风雨中磨练意志、砥砺前行的心路历程。

吉翔希望小学位于海拔600多米的老区村,穷乡僻壤,距离乡镇府约10公里,这条沿途全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这便是陈毅武每周骑摩托车辗转往返的“主干道”,也是他30多年来的生活重心。乡村小学条件相对落后,但是困难和挫折并没有吓倒他, 他爱大山,更爱大山里的娃。面对一家三口“三角恋”的现状,家人多次劝说调岗,调到乡镇中心小学任教,他仅撇下一句:“我走了,那些苦命的山里娃咋办?你看年轻教师岂能随遇而安,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区人,带着学生们走出老区大山,我责无旁贷。”话后,便背上行囊,依然坚守着那份执着!

据陈毅武校长介绍,吉翔希望小学现有4个班,一年级6名学生,四年级3名学生,五年级2名学生,六年级5名学生。还有一个附设学前班,目前有9名幼儿,大中小班混在一起。除了陈毅武校长,还有3名小学教师和2名幼儿园老师。为了保证开齐开足省颁课程,学校通过每个教师兼任多个科目和复式教学等方式进行授课。在这里,陈毅武除了担任校长外,还兼任4个科目教师。工作堪称忙忙碌碌、千头万绪。

做阳光似的老师,把爱撒向老区每一个角落

▲陈毅武到学生家里进行心理辅导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陈毅武老师不仅兢兢业业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据悉,吉翔希望小学的学生多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如何让这些学生安心地在教室里学习而又不落下功课,是摆在陈毅武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学校,遇到学生们生病,陈毅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甚至连夜送他们去卫生院,给他们熬药、送水、陪床……就这样,在陈老师的关怀下,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着,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他凭爱心和细心,更凭责任和智慧,农忙时节,有的学生家长未能及时接走学生,陈毅武就把他们带到食堂,亲自下厨为家长排忧解难;个别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出现叛逆心理,家中爷爷奶奶束手无策,陈毅武则会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忙里偷闲”地时常到这些学生家中家访,与其促膝长谈,为这些学生做心理辅导和补课。就这样在陈老师的关怀下,看着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他会意地笑了。在陈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他凭爱心和细心,更凭责任和智慧在这个偏僻却令人热恋的故土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

我要带着孩子们走出老区大山

“我也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干什么都只有一个信念,只想跃踏踏实实做好。”陈毅武介绍,1992年,他回到本村的吉翔希望小学(原名叫吉土小学)任教,一晃就是32年。以前,吉翔希望小学也是一所完小,六个年段300多名学生。后来,由于时代的变迁,在农村学校规模缩小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学生数锐减,该校已由最初的完小校到现在改为只保留区区25名留守儿童就读的教学点,虽然学生不多,但他们也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教育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成就源于奋斗”。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出色的他勇挑重担,他扮演起既是老师又是“慈父”的角色,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人,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把爱心“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孩子们说:“他是老师,更像是我们的父亲。”在老区人的心里,他可谓学生崇敬家长信任的“暖心福将,他用瘦弱的臂膀为老区人民托起明天的太阳。

为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

 

陈毅武老师平心自叹,其实,他觉得对家人是很愧疚的,周一出门上山执教周五归“巢”,以校为家,周而复始。平常都没什么有时间陪陪家人,曾几次,他萌生离开的意愿,但转念一想,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们读书不容易啊,如果他调走了,年轻教师很难长期在山上呆下去,这些孩子们怎么办?“革命老区养育了我,我要以带着孩子们走出老区大山相报。”陈毅武说。谈话间,从那饱含热泪的眼眶中可见他有多么的不舍。

几度风雨,风度春秋,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汗水浇出了桃李芬芳,体会到了春天播种时的希望,夏天耕耘时的辛苦,秋天收获时的喜悦。有人说,陈老师就像高山上的雪莲花,冰清玉洁,坚强不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最大的夙愿与收获就是把老区的孩子们“带出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教过700多名学生,许多学生出类拔萃,考上了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有的虽然学业一般,但通过知识这个引擎让他们殊途同归,同样在社会上功成名就,这同样体现一名做教育的革命老区人的意义和价值。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已经51岁的陈毅武,他依然默默坚守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赓续革命老区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辛苦并快乐着。为培育更多更优秀的老区学子,他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多种途径和青年教师一道攀岩,互相成长,继续为自己钟爱的讲台和教育事业奉献着,竭尽所能地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成就一方,今生无悔,永不止步。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