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村官大作为

——记茅山老区社渚镇湖西村党总支书记沈建胜

2024/08/15  浏览量:   作者:溧阳市社渚镇老促会 王跃进 陈海保  来源:中国老区网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在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革命老区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湖西村,有这样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他发挥着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仅用三四年的时间,将湖西村从脏乱差的贫困村,发展成路畅民富的新农村。他就是湖西村党支部书记沈建胜。

直面问题,全村实现零信访

说起沈书记很是特殊,他曾经是市建设部门的正式编制人员,从建设管理到绿化工程,因工作需要,经镇领导劝说回到自已的村里工作。2020年11月23日,他以镇指导组身份赴湖西村委指导换届选举工作;11月25日,被正式任命为湖西村党总支书记。

此时的沈建胜来到村里,只拿退下来的每月数千元的干工资了。沈建胜却说“村民的信任,就是沉甸甸的责任,即使自己损失再大也值得”。上任之初,因多年遗留下的问题较多,上访事态经常发生,且村委班子人员涣散,没有凝聚力,面对诸多问题,沈书记快速投入岗位,对湖西村委的“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坚定信仰,增强凝聚力,加强战斗力,将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同时深入群众,直面问题,迅速化解矛盾,至今村内不再有信访发生,

投工投劳,村容村貌换新颜

作为土生土长的湖西村人,沈建胜深知湖西村的情况。湖西村位于苏皖边陲的社渚镇西北部,由安徽腹地流过来的芜申运河九曲十八湾后到达溧阳境内,最先投入湖西村的怀抱。湖西村由原来的刘家边村、湖西、章家边、观庄行政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0.05平方公里,有25个自然村、38个村民小组、1368户、4265人组成。村容村貌脏乱差,年轻人不愿留在老家而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蔬菜为生,年均纯收入仅3000元,大多没有稳定的生计来源。由于缺少资源,村里一直属经济薄弱村。

面对现状,沈建胜带领村干部动员村民无偿投工投劳,2020年底至2021年初,投入26.47万元,向城管局争取扶持了5.5万元,新建厕所11个。2020年12月,向上级争取了资金,修建刘家边排涝站水利工程。2021年3月,投入6万元,修建黄家圩、新庄过路涵。翻新了观庄联圩排涝站、小庄电灌站,安排人员对村里的51盏故障路灯进行更换和维修工作。2023年10月,在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一事一议”项目的资金支持及常州市供销合作总社、常州市政务办的资金帮促下对保留村刘家边、湖西村进行道路硬化,共计1.65公里,共计投入39.98万元。

创收增效,授人以渔断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沈建胜在实践中意识到:“输血”只能解一时之困,“造血”才能真正断穷根。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湖西村既没山又无水,虽守着30里运河,又属圩区,但政府明令禁止挖田开塘,而靠水吃水成了一句空话。可沈建胜没有被困住,而是穷尽一切办法挖潜,增加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

村里有1000多亩村民的流转土地,而村民自己流转的价格是每年每亩600元。沈建胜以村里名义在一家网络信息平台发布招租公告,招来了一邻县种粮大户,每亩年租金950元,为村民增收30多万元。对无心无力耕种土地的村民,沈建胜引来了种粮大户流转承包,由村统一帮着流转,每亩流转费上涨了一倍。2023年11月,通过发包,又将村里闲置的智能大棚对外出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为湖西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元。2024年6月,通过整合耕地资源,对大南圩进行复垦评估,复垦800余亩土地,村集体可获得80亩左右土地,预计每年村集体可增收6.5万元左右。围绕田地做出的精彩文章,让村民享受到了村里的“红利”,起到了一石双鸟的作用,在外挣钱的不用操心家里春种秋收了,家里的老人也不用为田地操劳了,过上了“坐享其成的生活”。

2023年11月,沈书记带领村委一班人通过盘活利用湖西村老村委,翻新、新建湖西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建“如意小食堂”,开始运营,平均每天有40位左右60岁以上老人就餐。在服务质量上,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确保吃得好、吃得安全。同时,拓展服务内容,把如意小食堂内的餐桌在非就餐时间布置成“书桌”“茶桌”“棋牌桌”等,让湖西村老年人用餐前可以看书、读报、聊天、打牌、休息,乐享休闲时光。

几年来,沈建胜用一人之微光,开拓全村持续增收之道,点燃了村民致富的热情,带领村民探索出了“统一流转、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发展新模式,既破解了原先落后村如何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难题,又有效解决了传统产业低产低效高投入长劳力的问题。他本人也先后被社渚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社渚镇十大惠民实事先进个人”等殊荣。面对荣誉,他常说:“唯有久久为功,全力以赴,方不负群众信任。”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