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浏览量: 作者:王一平 徐欢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退休干部队伍中,有这么一位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毅然坚守工作岗位的老者,他就是原新浦区(现海州区)政协副主席、区扶贫开发协会、海州区老区开发促进会理事长邵来成。
邵来成今年77岁。2004年,时任原新浦区(现海州区)政协副主席的邵来成还在领导工作岗位上,当时全市各县区陆续成立区级扶贫协会和老区开发促进会,而主城区(原新浦区)因区划调整原因,协会机构尚不健全。得知情况后,已届退休年龄的邵来成主动担当作为,在多方奔走呼吁和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扶贫协会、老区开发促进会顺利挂牌。在扶贫一线近20年的工作实践中,邵来成永葆革命本色,勇于担当奉献,在项目扶持、公益捐助、调研献策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多次受到省、市老区建设、乡村发展、基金会的表彰奖励。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协会挂牌后的第一项业务是承接江苏省扶贫基金会的广东国华纪念中学的招生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没有生源、加之要求高等困难,招生第一年仅有1名学生被录取,为之后的招生工作积累了经验。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海州区先后有数名学生被国华纪念中学录取,并顺利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圆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名牌大学梦,更为这些家庭的长久脱困、子女成才做出贡献。在邵来成的带领下,近年来,海州区“两会”已累计帮扶贫困家庭学生150余人,募集发放助学资金80万元。
本着项目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服务宗旨,邵来成还十分注重脱贫项目建设。当时省老促会和扶贫基金会分设,他亲自带着项目多次赴南京,协调老促会的贴息借款和省基金会的无息借款用于扶持项目,先后对全区鹅养殖、泥鳅对虾养殖、茶叶、草莓、西红柿种植及绿化苗圃等16个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累计扶持资金280万元,项目覆盖云台、花果山、宁海街道和浦南镇、新坝镇等镇街。通过项目带动使6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加收入30%以上。特别是浦南镇汪新村特种水产养殖项目,通过持续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从原来不足200亩养殖面积,现带动形成1万亩的养殖规模。
2020年,邵来成亲自指导开展“众筹助老区·海州行”项目,他带领“两会”班子成员主动深入学校、机关等单位乃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中,广泛发动社会面参与,计4980余人捐款8万多元,辖区单位募集3万元。这些捐助资金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为捐助对象医治病患带来希望和资金压力的缓解。其中筹集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团区委“爱心小屋”项目建设。更为难得的是,他个人捐助资金达10万余元,用于汶川、青海赈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使众多困难学生及因病因灾贫困人员从中受益。
邵来成早在政协工作期间,就养成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好习惯。为助推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他带领“两会”成员,深入镇街,持续开展产业调研,形成报告,供党委、政府工作参考。如开展城乡统筹建设—产业篇、—路径设计、—镇区社区等系列专题调研,围绕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等20多项课题调研,形成报告呈送市、区委领导工作参考,许多观点和建议还被市委研究室采纳。
每年的国家扶贫日,邵来成都会安排送医送药进基层,配合好市老促会开展义诊活动。在“情系老区,义诊送健康”活动中,连云港市光明眼科医院、市保健协会开展眼科义诊和健康咨询,参与群众200多人。在浦南镇、新坝镇、宁海街道开展的义诊活动中,筛查白内障患者100多人并实行免费治疗,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