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7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汤润清 叶娟娟 郭猛 通讯员 李建军
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钎、一盏旧台灯、一本泛黄的新华字典……8月24日下午,笔者来到迁安市大崔庄镇石梯子沟村村民中心,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张桂文带我们走进三楼东头的一间办公室。“老书记走了,他留下的东西我们一件也不能丢。”张桂文说,为了纪念史明星这位倾心为民、奉献一生的好支书,村里把他当时的办公室布置成了一间陈列室。“我们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史明星’这个名字!”
2011年3月4日,为石梯子沟村操劳一辈子的村党支部书记史明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今天,走进这个小山村,映入我们眼帘、充盈我们耳鼓的,依然是老支书的音容笑貌。
“百姓不富,我心不安”——— 打造“围山转”,开辟碧桃园,石梯子沟村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8月20日,迁安市大崔庄镇与北京卯光兄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关于在石梯子沟村建立影视基地的协议》正式签订。
“要是老史能活到今天,他得多高兴啊!”张桂文说,依托村里的青山绿水,春天赏花、秋天摘果,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是史明星生前最大的心愿。
“石梯子沟村背靠长城高山,面向碧波绿水,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林有果的好地方……我建议将石梯子沟的千亩‘围山转’,作为迁安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医疗保健基地建设的首选……”陈列室里,我们看到史明星生前作为迁安市人大代表写的最后一份建议。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试图寻觅老支书最后的足迹,村民史明柱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
“就在这儿,我和村主任张忠赶来的时候,他正一只手捂着胸口上气不接下气,另一只手还抓着一把刚剪下来的桃树枝……”作为史明星儿时的伙伴、村里的老党员,史明柱最了解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叔伯弟弟,“眼瞅着人都不行了,可他心里想的,还是村里的发展啊!”
史明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7月,年仅28岁的史明星刚刚挑起村党支部书记担子时说的那句话——— 百姓不富,我心不安!豁出这辈子,也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啊,现如今大家伙儿过上了好日子,他却真的把自己的命给豁上了……”
史明柱说,自己最佩服这位叔伯弟弟,一是有闯劲、干实事,二是有头脑,目光长远。
上任之初,史明星就下决心甩掉石梯子沟村的“穷帽子”。靠山吃山,石梯子沟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村集体筹资兴建了采石场,短短两年时间,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20多万元;村民搞运输、烧石灰,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靠山吃山没错,但决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山好水给毁喽!史明星的眼光又盯上了村前村后那一座座荒山秃岭。1984年10月开始,史明星率领乡亲们,利用农闲时间,靠手刨肩扛小车推,愣是建成了全国闻名的“千亩围山转生态经济林”。到1991年,石梯子沟村已经形成了1200亩“围山转”果园,果品产量达13.5万公斤,昔日的荒山秃岭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
“老书记的点子特别多!”张桂文说,1997年,史明星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度假村的发展思路,并成功举办了首届观花节。从那年开始,每到春暖花开时节,石梯子沟村就成了远近游客观花游春的好去处。“到今年,我们已经连续举办16届观花节了,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年收入达30余万元。”张桂文说,到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12元,固定资产达到663.9万元,集体积累达到1000多万元,石梯子沟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出于公心,事就好办”——— 富不倚、穷不欺,石梯子沟已成科学治村、民主管理的典范
“当村官要当清廉官勤政官热心官永做人民公仆,做村民要做致富民遵纪民参政民当好集体主人。”石梯子沟村村民中心门口两侧的对联耐人寻味。“这副对联是老书记的原创,虽然说不上有文采,但很实在。”张桂文说,“如今再细品这些话,每字每句,都已经在石梯子沟得到了印证。”
当村支书30多年,史明星获得荣誉无数,名望也越来越高,但他始终用自撰对联中的话警醒自己。
看到采石场效益好,有人就上门找史明星游说,想把采石场买下来。有送钱的,有答应给他干股的,但都被史明星顶了回去:“如果采石场是我们家的,白送你都行;可想占石梯子沟村集体的便宜,不可能。”
有一件小事,让村民史翠苹对老支书的较真儿印象特别深。有一年村里安装自来水设施,工程队施工时扔下了一些尺把长、寸把短的pvc管,史明星的妻子张素兰觉得扔了可惜,就捡起来卖了废品。“总共卖了1块7毛钱,可他硬逼着媳妇把钱交给了村会计。还说只要是集体的,哪怕是一分钱,咱也不能沾!”史翠苹抹着眼泪说,“这么好的人,咋就说没就没了呢?”“不管事大事小,只要出于公心,事就好办。”这是史明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今,张桂文理解,老支书说的“公心”有两层意思:一是一心为公;二是处事公道、办事公平。
早在1988年,石梯子沟村就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组织,而且形成了“一般问题举手,重大问题票决,特大问题签字”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村办企业干部任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村内各企业负责人的工资、村民待遇等,都要认真听取村民代表意见。
如今,石梯子沟村的档案室里,11216卷村务档案完整地保存着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不同层面的会议对各种议题的表决结果。
“在咱石梯子沟,就是要做到硬不怕、富不倚、穷不欺!”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上,史明星的话让很多村民湿了眼眶。
让每一位乡亲活得幸福,活出尊严——— 昔日“穷乡僻壤”今日已成“最美乡村”
今年7月,第三届“唐山最美乡村”评选结果揭晓,石梯子沟村榜上有名。
登上石梯子沟村的制高点———“景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村民们告诉笔者,过去的石梯子沟,虽然也有山有水,可山是荒山,水是污水。“是老书记带着大家伙儿治荒山,修水库、引清水……”
有了绿水青山,史明星又带领大家建成花果观赏区、颐寿湖等4个景区、13个景点,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
“他走的那天,是在碧桃园谋划着用观赏桃树为村里置换几棵紫藤,美化村民中心前的长廊。”史明星为村里建设的精打细算,村会计张艳文心里最清楚。
史明星的精打细算给村里带来了厚实的“家底”。张艳文说,1986年,村里用上了自来水;农业税未免时,全部由村集体统一代缴;中小学生“三费”没免时,村集体全包;村里出资为村民上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有60元到100元的养老补助;2005年,村民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费用同样是村里承担……
“最美乡村,不仅要求环境美,更要求人文美。”张桂文认为,石梯子沟参评“最美乡村”,和谐的人文环境更具优势。
“不仅要活得幸福,更要活出尊严。”史明星生前多次对村干部们说,“干啥不干啥,让大伙儿说了算。”
“村里每一个决策都得全村人把关,村民通不过,肯定实施不了。”张桂文记得,2009年初,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投资252万元购置4台(套)大型设备用于采石场扩大再生产。为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增收,村“两委”制定了“每户一股、每股一万、年底分红”的集资入股方案。然而,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多数代表却不买账:“每户1万,有的拿得出,有的拿不出;拿不出的还不又要被‘落’下?”就这样,村民代表大会否决了原来的方案。于是,村“两委”班子再次研究,形成了新的入股方案:“每股5000元,每户不超过两股,年底分红。”这样,富裕户入两股不少,困难户入一股不难,保证了全村298户家家是股东。
官身正,民风淳。史明星当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石梯子沟村从未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更无一人上访告状。逢年过节,石梯子沟村扭秧歌、演评剧、唱大鼓,1100多口人的小山村充满欢歌笑语。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