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走近基层代表

2012/08/29  浏览量:   作者:崔佳 刘志强  

杨培增:“光明使者”患者情

  江苏的姜艳霞女士在重庆看到了最美的夜景。饱受葡萄膜炎眼疾困扰的她,今年经过4次治疗后,不仅炎症消除,双眼视力也从0.1提高到了0.5以上。“是杨教授让我重新树立起健康生活的信心!”

  这位被誉为“光明使者”的医生,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所长杨培增。杨培增1994年赴荷兰国家眼科研究所进修,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面对国际上知名眼科机构的留任邀请,他坚定地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要为祖国眼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葡萄膜炎是一类常见致盲眼病, 对它的治疗曾是我国眼科最薄弱的领域。回国后,杨培增率领课题组进行了长期临床和基础研究,并根据我国病人临床特点制订了一系列治疗方案,被誉为“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

  走进杨培增办公室,最醒目的是一沓沓患者病历,有上万份。他给病人看病时,通常会写两份病历,一份病人带走,一份自己保留,“一个好医生,应该将自己的生命倾注到为患者治病的事业中。”

周晓琳:“80后村官”山乡路

  一大早,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下塘村村委会内,周晓琳正与一位菜农讨论菌类种植经验。这位名叫向登江的菜农在她的指导下,种植木耳、草菇等,一年下来能多赚3万元。

  周晓琳,今年27岁,2008年重庆首批大学生村官。过去4年,她从汉葭镇镇南村村支书助理做起,后被选举为村支书,去年又通过考试成为汉葭街道的组织委员,对口联系下塘村。“我要在田间地头挥洒青春,带领乡亲‘追着幸福跑’。”

  通过调研走访,周晓琳决意推动镇南村发展城郊型农业,让农民多种蔬菜。为此她撰写了一份近4000字的报告,说动上级免费给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并资助农民搭建蔬菜大棚。在她的努力下,镇南村村民种植蔬菜的比例从原来的30%增加到80%,每户至少增收5000元。

  周晓琳的工作得到大家认可,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现在她感到担子愈发重了,“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带动大家一起做,一刻都不能放松。”

刘英:“都市老板”感恩心

  山城盛夏,暑热难当。见到党的十八代表、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英时,她刚顶着烈日从乡下回到主城。“主要是去了解与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的养兔农户的具体困难,鼓励他们在市场波动时坚定信心。”

  有着20多年党龄的刘英出生在军人家庭,靠着一股不服输、不怕苦、不畏难的劲头,带领团队从一个餐饮单店,发展成为集餐饮连锁、现代畜牧业养殖、食品深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产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3.2亿元,2011年纳税1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600多个。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际餐饮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在企业壮大之后确定进一步发展方向时,刘英将目光投向了农村。2010年阿兴记投资1.2亿元,打造肉兔产业化项目,在三峡库区忠县等地建设种兔繁育基地,已帮助3510户农户每户增收万余元。3年后,该项目将扩展到20多个区县,受益农民将达2.5万户。

  走进阿兴记展览室,“服务人民,回报社会”主题展板惹人注目。近年来,刘英带领阿兴记党总支及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阿兴记及刘英本人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超过300万元。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