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杨艳华和她的农业合作社

2012/10/09  浏览量:   作者:王支援  

  秋风乍起,田园飘香。9月2日,在虞城县李老家乡唐楼村葡萄种植园里,一株株葡萄苗经过雨水的洗礼,好似妙龄少女,随风摇曳。见到大学生村干部杨艳华时,她正在葡萄园里为葡萄苗打杈。

  2008年9月,杨艳华来到虞城县李老家乡当起了唐楼村村主任助理。这个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大学生,虽然向往着城市,但从不掩饰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初到唐楼村,杨艳华通过深入走访,对唐楼村的基本经济情况进行了摸排,发现村民们致富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技术、没有经验、信息渠道不通畅上。“这里的民风很淳朴,老百姓都非常好。”她告诉笔者,“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里的经济发展有些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在李老家乡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干部“四公开一承诺”工作法时,她萌生了组创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想法。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在上网查找了相关的国内外信息之后,有了底的杨艳华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镇党委和村“两委”。两级组织在讨论后认为此想法可行,不仅提出了指导意见,更从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了支持。今年春,李老家乡唐楼村共富农业种植科技合作社创立了。

  合作社只是一个大框架,怎样往里面填充东西,使得它成为能真正为农民带来好处的机构呢?杨艳华又陷入了沉思。又是经过好几个无眠之夜,杨艳华在网上发现种植葡萄效益高、市场广,且村里有两户村民种植葡萄多年,有着一套现成的管理经验。杨艳华心中有了底。

  只要准备干了,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杨艳华暗自下定决心。葡萄种植成功与否,品种选择至关重要。杨艳华便和村干部一起,带着干粮去省内外葡萄种植园考察。经过一次次的对比选择,杨艳华决定引种有着品种和时令优势的夏黑和秋黑葡萄新品种。

  “为了让村民掌握葡萄种植技术,杨艳华可没少下工夫。”村干部张建民说。杨艳华上大学时学的是法律,可以说对种葡萄一窍不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杨艳华每天都从网上搜集大量的葡萄种植与管理技术,用心记住。到了晚上8点多钟,她便把村民代表和对种植葡萄有兴趣的村民召集到村室,像海绵挤水一样,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一点不漏地传授给他们。村民李得轩说,想不到没有种过葡萄的杨艳华,讲解的如此到位,如此专业。

  让杨艳华感到欣慰的是,合作社100多亩的葡萄种植示范园,给村民带来不少的就业岗位。示范园平日里需要8名工人,在育苗、栽植和集中管理的日子里,示范园里将近50多名工人。近60岁的村民郭君兰告诉笔者,像她这样年龄的农村妇女,出门打工很难找到工作了。但她现在像城里工人一样,在示范园里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收入1500元。

  “现在合作社只有8家发起户,我想让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细,吸收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让唐楼两年内发展成为一个葡萄种植专业村,从而为群众开拓一条致富路。”在采访的最后,杨艳华信心十足地说。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