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农民培训要去掉学术腔

2012/10/23  浏览量:   作者:吴建国 赵小新  

  近年来,各地在培训农民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地方在培训农民中,过多地追新求洋,培训课堂上老师时不时冒出一些诸如基因、转基因等专业性很强的名词和术语,让多数农民如坠云里雾里,听了半天仍是似懂非懂。许多新的名词、术语对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上过专业学校的普通村民来说,就不那么容易掌握。

  如何才能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普及到农村,让群众听得懂,这需要我们的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如果培训人员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注意到群众的接受能力,满嘴都是新鲜的概念、时髦的词语,群众听不明白、看不懂,就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技术、愿意扎根新农村的新农民,搞好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一些培训部门,培训人员。在搞好农民培训时要增强责任感和责任心,多为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去掉学术腔、学生腔,将大道理融入群众身边的小事情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理、短小精干的事例向群众细致讲解。只有这样,农民培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财政的培训经费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