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8 浏览量: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某市委书记问了三农学者李昌平一个问题:随着家人逐渐迁离农村,他家原有50多亩承包的耕地,先转给叔父种,后因叔父年纪大了又转给了叔父的妻弟。再过两年,叔父的妻弟也会因年纪大种不了地了。
这位市委书记感到为难,问李昌平,这地该怎么处理。
李昌平自然明白应该怎么处理。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根据这位市委书记描述的情况,这50亩承包耕地应该交回发包方。也许是出于普及知识,也许想借机观察社会对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认知程度,于是,他在互联网上把市委书记的难题抛给了网友。
李昌平在网上调查的最后结果并不出乎意料。一位领导干部都搞不太清楚的问题,很难要求普通网友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甚至一些知名三农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有些偏颇。
这就是目前三农领域的状况。在三农学者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三农研究领域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来高谈阔论的领域,但大多数人都是在说错话。
学者可以自由地开展学术争论,普通百姓各执己见也不必大惊小怪。需要警觉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政策认识上的模糊甚至错误,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不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学习中央文件的时候,或者走过场、走形式应付学习,或者自身理论水平不够又不肯下功夫,看不懂、听不明白中央文件。
据某地的一个调查,当地80%以上的乡镇干部、几乎所有的村干部表示,看不懂中央文件。怎么指望这些干部把中央的意图在基层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出不了中南海”的根源大约也与此有关。
长期以来,农村在土地流转、城镇化建设、工商资本下乡等等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大多与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精神认识不到位、领会不深刻有着很大的关系。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没领会中央精神实质,胡乱作为,还自我感觉是在创新性开展工作,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和中央的权威,还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不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全面、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实质的问题,“市委书记的难题”就会越来越多,工作上的混乱也会越来越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内涵丰富,指向明确,所部署的重大改革将对老区建设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老区工作要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从认真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入手,在实践中探索老区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在这个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胡作为和不作为都是要不得的。老区领导干部一定要带领老区群众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开创老区建设的新局面!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