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走出结构调整误区

2008/08/29  浏览量:     

在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由于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走入误区,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前进步伐。

陈德宽

误区一 :压扩交替


  不少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理解为:农产品的压缩与扩张,面积的增加与减少,品种的更新与改良的简单循环。结果在工作指导上出现一轰而上,一轰而下,大起大落,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实,农业结构调整不是单纯面积的压缩或扩大、品种的更新和改良,而是围绕主导产业、拳头产品进行战略性调整。要按照县有区域、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要求,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进程。把品种调新,把质量调优,把规模调大,把效益调高。让“多”的好起来,“好”的多起来,“优”的精起来,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


误区二 :经营多种


  在结构调整中,有不少农户把多种经营理解为经营多种。在同一地块,搞多种种植,相互“插花”,既没有形成规模,又没有效益,还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根本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市场化的需要。
  农业生产要适应经济发展市场化的需求,就必须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有了标准化基地,才能做到按照先进标准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超市精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适时、适宜、适地地调整“插花地”,开发相对集中、成方连片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打破“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引导农民实行专业化生产,把农民从家庭经营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


误区三 :各自为战


  企业与农户、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是利益的联结者,有时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把本来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利害关系割裂开来,单打独斗,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要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就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高起点规划,实行多主体、多环节、多领域的联合,组建区域性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把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科研部门、生产基地以及广大农户联合起来,形成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村经济方略,从而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向一个新领域、新阶段、新水平。
  为避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失误,政府的工作指导至关重要。具体工作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舆论引导,实行政策扶持。努力打造协会围绕市场转,企业围绕协会转,产业围绕企业转,农户围绕产业转的联合舰队。在“互转”中,各级政府要从大局出发,搞好组织协调,规划布局,营造一种互转互动、互联互利的多赢格局。 第二,战略性的农业结构调整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到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要注意配合联动,整体推进。第三,要与发展县域经济有机结合,合理规划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并做到园区建设向县城集中,企业发展往园区集中,产业经营往企业集中。通过集中整合,实现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县城规模,更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进程,有效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