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农贸市场要“ 缩 水”

2008/08/29  浏览量:     

农贸市场萎缩,超市日益兴旺,是农副产品市场的必然趋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如何进超市,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刊记者 曹 晖

  上农贸市场买菜,是中国老百姓多年来每天的“必修课”。但自商家将生鲜食品引进超市后,干净卫生的购物环境、安全卫生的商品品质及配送渠道,马上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
  不仅仅超市引进生鲜卖场,许多地方还纷纷把农贸市场改为超市。“农贸市场改超市”的旋风,几乎在国内所有的大中城市悄然刮起。
  在2003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北京、上海、深圳到福州、武汉、杭州,从行业老大上海联华、到零售新贵、区域巨头,无不在关注、探索着“农改超”的发展之路。
  记者在全国城市农贸中心采访时了解到:我国城镇“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的发展趋势已初步显现。虽然现在仅仅是开始,但这种趋势,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又一次大的变革,必将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链条带来深远的影响。

农贸市场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


  
  “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对现在40多岁的人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受够了国营菜店冷落的中国老百姓,是以一种欣喜的心情来接受农贸市场的。
  改革开放初期,在农贸市场上,农副产品的新鲜,可挑选性强、购买方便,价格低,很快就把国营蔬菜店给基本挤垮了。
  “农贸市场的发展适应了当时我国的经济水平和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全国城市农贸市场中心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俊给记者介绍说。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以统派统购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中央连续以5个一号文件,基本上给动摇了。
  “但农贸市场的局限性,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显露了出来。”马增俊说。
  “目前全国农副产品大流通已基本实现,农贸市场对它的适应程度已经不相适应。农副产品的每一个销售形式,都是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需求,包括消费者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方向。”
  “从农贸市场到生鲜超市,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的过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柏园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是伴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发育的。”
  “农贸市场的历史使命现在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农贸市场必须进行改造。”马增俊说。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需要提档升级,完善服务功能、价格形成功能,而农贸市场则是需要改造,向超市发展。”


农贸市场的弊端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原来买菜的时候只要买到菜、买到新鲜的菜就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农副产品的丰富、价格的降低,消费逐渐转向了质量、安全、卫生,比如注水肉、农药超标的蔬菜等问题的出现,让大家都意识到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从政府的角度看,农贸市场显露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一是影响城市环境,据调查,100吨毛菜可以产生20吨垃圾;二是在农贸市场许多是农民自产自卖,农产品的质量没保证,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三是税务部门对农贸市场的流动、临时的经营户征管难度非常大。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零售的亮点是连锁超市上,而超市的卖点在生鲜。
  最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农民的农副产品要达到它的价值所体现的价格,是需要一定规模的。但农贸市场比起一些大的连锁超市,实现农副产品的优质优价,是有所缺陷的。


超市化对农产品要求更高


  蔬菜是把外面烂掉的叶子扒掉,还是拖泥带水就打包从田头送到市场?
  答案是前者。事实上是,清理干净的蔬菜更加能够保鲜和保值。但农贸市场每天堆积如山的烂菜叶,折射出农产品产销过程中,还不适应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的一个问题。
  这仅仅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
  “现在我们的农副产品产销过程,还不能完全适应农副产品超市化的要求。”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秘书处主任纳绍平给记者介绍说:“超市化经营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一定要求就非得是能够直接上货架的净菜,但起码得无泥、无烂菜帮子吧!”
  据了解,农产品进超市,一般来说必须从标准、质量着手。根据调查显示,一些优质蔬菜,尤其是“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倍受欢迎。
  农产品超市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现在农产品超市与生产基地采购时,不光是给你数量的单子,从年初就分析一年的品种、消费者的需求,给生产基地一个计划,包括数量、品种、质量要求等等。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包括技术、管理、怎样施肥等全过程,超市都给以指导。
  纳绍平说:“以往我们搞绿色食品,去要求农民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但效果不好。现在反过来从流通领域来着手,效果就好多了,达不到品质要求的产品就没有销路。”
  “现在采取的办法是反弹琵琶。这样产品出来之后,产品的品质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纳绍平说:“这样就真正做到了面向消费者的订单农业。”
  而目前许多订单农业,纠纷很多的原因就在于无法控制农产品的品质。比如订大白菜,种出来质量本来就只值3毛钱,却非得用5毛来收购,因为有合同,所以矛盾很多。
  纳绍平说,超市化后的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采购的把关将进一步严格。反过来也会影响传统的农业的那种只管数量、不管质量的做法。
  农产品超市化更具深刻意义的影响是,超市的规模收购可以起到一种促进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作用。合作起来的农民的商业谈判地位,相比单家独户的农民来说,地位要高很多,从而有利于解决多数农民先生产,然后再找收购者,在议价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