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树立新发展观研究老区建设小康社会新思路

2008/08/29  浏览量:     

黑龙江省老促会会长 马国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发展观。
  我理解,这个新发展观,包含两个大的方面的内涵。一个是以人为本。从工作指导方针上看,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级领导来看,以人为本要求做到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是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这个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单项突破,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发展观的完善、成熟和深化。
  整个经济建设都要体现这个新发展观,我们老区建设更要体现这个新发展观。第一,新发展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惊人的增长速度,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从经济总量上看,我们已经跃居世界前几位。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协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扩大、某些传染病特别是非典发生、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浪费、土地沙漠化、城市缺水等问题。这些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成为改革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能否普遍地、不断地从改革开放的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不仅要重经济指标还要重社会进步,不仅要重物质成果还要重人本价值,不仅要重眼前利益还要重长远利益,不仅要重发达地区还要对相对薄弱的地方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扶助。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持久的发展。
  第二,新发展观是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观。中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殷实。这个要求是全面的,既包括了经济发展,也包括了社会发展。尽管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小康社会的具体指标标准,但这个标准肯定不仅有经济指标,而且有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小康社会,国家不仅会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如果不按新的发展观去做,肯定建不成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新发展观更是老区奔小康的发展观。“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如前所述,老区可以说是难点中的最难点,突出矛盾中的最突出点。老区不仅贫困县乡比重大,贫困人口比重大,而且社会发展更为滞后,需要解决的不仅有生产问题,还有通电、通路、吃水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问题。无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还是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看,新发展观确是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
  用新发展观指导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从三个大的方面努力。第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其中包括: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大老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是增加老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老区扶贫开发“整体推进”的实施战略,争取有关部门关心支持老区建设。第二,以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第三,统筹发展县域经济。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