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008/08/29  浏览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能促成主导农副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加销结合,达到生产、加工、流通三个基本环节的有机衔接,从而有效地稳定第一产业、 发展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近几年,广大农村建设了一批上规模的农副产品商品基地,形成了优质农副产品产业带,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农副产品供应正逐步由直接上市向经加工后进入超市转移。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正在逐步上升为“不愁嫁的皇帝女儿”。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纷纷看好农副产品加工业,并积极地注入,农业加工业崛起有了充足的资本积累。各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迅速,架起了加工业与农户的桥梁,成为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放水发展的思路,加速培育了一批产业关联大、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农业加工企业,建立了实力雄厚的科技开发和推广队伍。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驶离“慢车道”向“快车道”迈进。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副产品加工业存在许多不足:一是企业实力上的不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整体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许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处于“小作坊”式的经营状态。二是产品开发上的不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乏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慢、附加值不高。不少加工仅是对农副产品的初级整理。三是质量监控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体系不健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控制不力。消费者对一些加工农副产品的购买心有余悸。四是行业管理上的不足。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已有的加工协会以官办为主,按产、加、销分段设置,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协调和推动作用。对农副产品加工的管理处于“盲区”。
  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必须着力于机制的创新。
  1、 建立“公司+农户”的动作机制。发展“订单”农业是维持“公司+农户”合作伙伴的主要形式:对企业而言,只要有了“订单”就能组织加工;对农户而言,只要有了“订单”可以高枕无忧地放心生产。要逐步规范加工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
  2、 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机制。加工企业要对农户全面扶持、全程服务,确保加工农副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及时掌握消费市场需求信息,按市场差异需求组织生产;还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业农副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确保加工的农副产品有销路。
  3、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进步机制。加工企业要与教育、科研单位紧密合作,依靠科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的品位;依靠科技研制先进的加工设备,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工艺水平,创造出农副产品的品牌。
  4、 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的安全生产机制。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农副产品质量标准,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有条件的加工企业要争取通过国家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以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的“绿色航母”。
  5、 建立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加工企业要正确处理公司与产、销方的利益关系,同时从收入中提留部分资金,建立“风险调节基金”,对受到自然灾害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损失的农户或经销商进行补助。
  6、 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农业加工企业要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农副产品加工业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主力军。
                                (邱小鑫)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