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未撤并乡镇地区乡镇政权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08/29  浏览量:     

未撤并乡镇地区的乡镇政权体制是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政体中改革形成的。它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存的乡镇政权体制也显示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就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条块分割仍然严重,肢解了乡镇政权机构的职能。乡镇政权作为一级基层政权,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具有总揽全局和综合协调的职能。前些年,由于体制改革不彻底,不配套,使许多本来属于乡镇的权力被条条所控制,造成条块之间磨擦加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职能的发挥。

   据调查,湖南省龙山县49个乡镇(场),设置机构814个,其中属条条管理的有423个,占乡镇机构总数的52%。属乡镇管理的391个,占48%。条条管理的单位多半有钱有权,成了主管部门驻乡镇的“大使馆”,而税费收交、计划生育及发展经济等任务都是硬指标,乡镇有责无权,欲行不能,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很难发挥效能,而且造成业务主管部门自身机构臃肿。

   2、党政企关系不顺。乡镇仍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乡镇党委包揽行政工作,不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不利于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同时,不少乡镇政府或把乡镇企业作为自己的附属物,或把政府管理本乡镇经济的职权交由乡镇经济组织行使,使企业不能自主经营,缺乏活力。

   3、区域小,形不成办大事的“拳头”。据调查,湖南省龙山县平均每个乡镇面积为64平方公里,人口1.1万,财政收入不足10万元。像这样的乡镇,资源配置难优化,经济难发展,规模效益难发挥,社会事业难进步,人才难挑选,每个乡镇10多名干部,人人都身兼数职,整天疲于奔波,当“传声筒”。在资源、人才和干部力量等方面,都无法形成“拳头”办大事。

   4、机构庞杂。目前,乡镇政权机构设置强调上下对口,乡镇党委、政府、人大并列设置,自成体系。据调查,龙山县平均每个乡镇设置机构19个,多的达25个,最少的也有14个。有的属条,有的属块,有的条块共管;有的工资在部门发,管理权在乡镇;有的则人是条条的,工资下面发。由于机构庞杂,常常互相扯皮、推诿、争位子,个人争、小团体争、上面条条帮着争。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讲排场、摆阔气、拼“内耗”上,使乡镇领导不少于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协调关系,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把本职工作做扎实。

   5、乡镇干部不稳定。据调查,在湖南省龙山县的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以下不稳定因素:

   (1)工作上艰难负重,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使他们感到压头、受气,士气不高,人心思迁。

   (2)乡镇政府缺权威、缺手段。目前,乡镇工作确实存在“指令不听、指导不灵、指挥不动”的情况,过去一个普通干部可以办好的事情,现在乡长、书记去不一定能办好,过去一个人一天可以办成的事情,现在七八个人可能要几天才能办成。

   (3)生活上忧虑多。一忧子女就业,二忧责任田。目前乡镇干部中尚有30%的“半边户”,家里都有一份责任田,因为工作忙,难以抽开身,结果两头顾不来。三是忧前途。所有这些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消耗了乡镇干部的许多精力,致使一些人感到没有想头,情绪低落。

   (4)乡镇干部调动频繁,导致短期倾向。“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短期心理导致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甚至牺牲长远利益,做表面文章,帽子工程,搞花架子,乡镇企业重建轻管,经济效益低下。

   (5)部分乡镇干部“一杯酒,一根烟,一副麻将打半天”,作风不扎实;更突出的问题是仍然习惯于搞运动式的行政命令,不善于同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伤害了群众的感情,造成干群关系进一步紧张。

   二、改革对策

   1、打破条块分割体制,扩大乡镇管理权力。坚持“宜统则统,宜放则放,积极稳妥,慎重推进”的方针,把县直部门下设在乡镇的机构全部或部分还权给乡镇,实现责、权、利相结合,逐步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乡镇新体制,真正把管事与管人结合起来。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权下放。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部门和事业单位,如农、林、水、文化、广播、教育、卫生、经管、国土等部门在保持人员、编制、资金和物资来源不变的情况下,其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县直部门只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监督。二是财务不放,人事共管。下放人事管理权,县直部门保留人事建议权,下设机构实行乡镇与部门双重领导,凡人事变动,提职晋职须征得乡镇同意,实现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如粮站、信用社、烟站、供电所等。三是财物下放,条块共管。主要是指工商、税务、法庭、公安派出所等执法和经济杠杆部门。

   2、理顺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理顺党政关系,实行“一统两制”,就是实行乡镇党委统一领导,重大问题由党委会、党委扩大会或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在党内和领导班子内部坚持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理顺乡镇与村的关系。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村委会必须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行政指导权力,既要尊重村委会的村民自治权,使村委会的自治功能落到实处,又要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指导,给他们撑腰壮胆,依法行使管理权。

   3、撤并乡镇,扩大乡镇规模。按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加强行政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并根据人们的传统习惯和社会心理,把小乡小镇合并成大乡大镇,同时扩大乡镇的自主权,使乡镇形成适度经济规模和有区域特色的经济。

   4、精简机构,优化设置。第一,对乡镇原有机构及新增加单位要统一标准,进行“并、撤、转”。第二,建立综合性机构。根据管理学原则,在乡镇政权与各机构人员单位间必须有一具备“启动”作用的“中介”,乡镇政府可考虑下设一办四委,即办公室和农业、财税、企业、政法文教卫生委员会。第三,强化岗位,严明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将乡镇的工作任务全部量化分解到人。

   5、加大措施,稳定干部队伍。

   第一,要实行倾斜政策,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应多从乡镇干部中培养、提拔基层领导乃至县级领导,使乡镇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应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待遇,其标准可比县直机关甚至一些热门单位的干部高出一定幅度;应在子女就业等方面,对乡镇干部实行优惠政策,并逐步改善乡镇干部的住房、文化生活状况,尽可能地缩小待遇上的反差,增强乡镇工作的吸引力。

   第二,要稳定政策,优化外部环境。乡镇干部反映,乡镇工作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某些政策不稳,造成执行困难。首先,政策要稳,防止政出多门,并及时调整和完善那些在执行中充分证明不够完善的政策。其次,要赋予乡镇必要的职权,提高乡镇工作权威。此外,各级领导和县直机关单位应理解、关心和支持乡镇干部的工作,既要压担子,又要给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要保证乡镇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频繁调动。要适当延长乡镇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的任期,尽可能连任,对一般干部合理配备后,至少三年才予交流。

   第四,要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培训的重点应紧紧围绕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进行。                             (米斌)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