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解决农产品“卖难”之管见

2008/08/29  浏览量:     

 

 

 

解决农产品“卖难”之管见

 

 

郭成

 

 

近年来,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粮食、棉花、蔬菜、水果和一些养殖业的生产都出现结构性和地方性相对过剩现象,造成卖粮、卖果“难”或烂市场现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当怎样来帮助农民排解“卖难”的问题呢?

农副产品会出现“卖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货不对路和品质低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销售环节抓得不力,首先是对流通环节视程度不够。不少基层领导干部重生产、轻流通的心态没有完全摆脱,对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缺乏工作力度。二是生产与市场脱节。大部分农民仍习惯按传统方式生产,对市场需求信息不了解,只凭经验或一哄而上的意识作决策,使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三是农民闯市场的意识淡薄。据一些乡镇统计,七成的农民不会闯市场。四是缺乏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竞相压价坑害农民和外地客商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外部环境不宽松,绿色通道不畅通,公路“三乱”禁而不止,造成大量外地客商心有余悸,不敢随意出门收购农产品。

切实解决农民卖农产品难的问题,是牵涉千家万户,连着城乡百姓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城乡各方面通力合作。第一,乡镇政府要当好搞活农村流通的主攻手,在引导农民优化种养业结构的同时,切实抓好销售流通环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农业。第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下岗分流人员组建产品销售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健全销售网络,举办各种形式的名优稀特农副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提高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第三,供销社、商业、粮食、物资、金融等涉农部门要主动当好销售的二传手,在搞活流通上各尽其责,引导群众树立营销新观念,积极实行由生产型向商品销售型转化。此外,各地各部门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积极为产品寻找销售路子,引导群众发展农村流通组织,鼓励集体服务组织参与流通,组织引导农民经纪人、贩运户组成联合体,多渠道打开销路。第四,强化加工环节,支持现有加工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提高加工能力和深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全方位消化。

总之,各级部门要在充分发动农民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千方百计搞好产中服务,尤其抓好产后销售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否则,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悲剧依然会重演。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