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围绕农村四大产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2008/08/29  浏览量:     

围绕农村四大产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睢县地处豫东平原,是革命老区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辖24个乡镇,545个行政村,87万亩耕地,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围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劳务输出四大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2005年上半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2.67亿元,同比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60元,同比增长5.41%。全县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一、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睢县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营销手段等带入农业,使全县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路子。

  1、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一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今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次,电视台播放农技专题讲座16期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9.3万份,培养农业技术员2300人,受训群众10万多人次。二是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全县引进、示范、推广了中科4号、中科8号、郑单958、周麦18、美棉33b等新品种12个,面积40多万亩。同时,推广平衡施肥,前n后移施肥技术,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节水灌溉、“四位一体”沼气工程等新技术、新成果8项。三是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在种子工程上,开发名、优、特农作物新品种,全县良种覆盖率95%以上。在植保工程上,重点抓好了农作物病虫测报和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在沃土工程上,大力推广秸杆还田、高温积肥、配方施肥以及补钾补素等肥田技术措施,提高了科学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培肥了地力。四是县校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河南农业大学针对农村人才短缺、科技水平低的状况,选派教授、专家、高级技术员到睢县举办骨干技术员培训班,提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城区绿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睢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农技干部到农大深造。河南农业大学为睢县农业、林业、畜牧业培养急需人才,提高了农技人员的素质,壮大了农村科技队伍。同时,对优质小麦基地建设、高蛋白饲料玉米、沼气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2、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在粮食生产上,发展优质小麦45.1万亩,优质玉米10.8万亩,优质大豆3.5万亩,脱毒红薯3万亩。今年的夏粮生产,战胜了播期内涝、暖冬异常气候及多种病虫害中后期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高产水平,全县76.5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20.1公斤,总产32137.65万公斤。二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以结构调活、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为目标,发展棉花16万亩,花生12万亩,瓜菜17万亩,药材3万亩,食用菌260万袋。全县形成了以粮食、棉花、蔬菜、花生为主,杂果、药材、烟叶为辅的农作物种植新格局。三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抓了45万亩优质小麦,10万亩高蛋白玉米和5万亩优质花生高产开发及3万亩优质大豆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搞好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三是加强对生产环境监测保护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四是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了潮庄辣椒、阮楼温棚蔬菜、尤吉屯葡萄、榆厢杂果、蓼堤大蒜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是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报工作,不断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农产品名牌,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一是积极宣传、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及《种子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肥料管理办法》等农业法律法规。二是注重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三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今年以来查处假劣种子7000多斤,查处违规农药12吨,查处不合格肥料21吨,无登记证肥料18吨。四是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规范农业承包合同,接待、调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有效地化解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

  二、强化生态林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睢县以全国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为目标,坚持把生态环境与国土资源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1、牢固树立“生态优生”意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着“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发展”的原则,营造了惠济河、茅草河、帝丘支渠等防护林带,林木总株数达到3600万株,林木总蓄积量227万立方米;完善农田林网、农林间作80万亩,绿化沟、河、路、渠1280条、358公里;村镇林木覆盖率达到50%

  2、以城镇美化、道路绿化为重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中原水城”。一是围绕北湖、新世纪公园、行政文化中心的绿化、美化,建成了5000亩生态林;二是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凤城大道、睢州大道、水口路等道路树木花草补植,环城公路绿化,乔、灌、花、草相结合,长青树与落叶树相结合,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三是绿化西湖两岸、睢州大道西端、东端、水口路中段、南端等五处休闲广场,总面积2万平方米;四是建成一条长13.5公里,总面积2024亩、林木总数达8万多株的环形县城防护林带;五是做好了郑永路、民太路、睢柘路的绿化,补植各类树木14.6万株,花卉、灌木3.6万株(墩)。

  3、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一是积极引进中华寿桃、美国葡萄、凯特杏、斤柿等新、特、优杂果品种,改善林业结构。全县形成以榆厢、尚屯、西陵、董店等为主的2万亩杂果基地及惠济河滩万亩杂果基地,年创收入8000余万元;二是以帝丘林场、榆厢林场及惠济河堤为主线大力发展用材林,形成了榆厢毛板厂、尚屯木器厂、城关毛板厂三大木材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各类木材厂350多家,年加工出口各种板材5万立方米,创收入4000多万元;三是开展了围村林改造及庭院经济开发工作。全县围村林改造及庭院经济开发面积3万多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搞好“四位一体”沼气工程建设。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农、林业模式和循环经济,如阮楼乡沼气建设与豆腐加工、豆腐渣养猪相结合,城隍乡沼气建设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匡城乡沼气建设与养牛及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相结合等,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改善了生活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沼气用户达到2万户,池容量达16万立方米,年处理废弃物21万吨,节约原煤1.2万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三、抓龙头,带基地,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睢县是全国生猪生产和板山羊生产基地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独特优势,利用丰富的农业、林业资源,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破口,认真实施,强力推进。

  1、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以豫粮种猪场为龙头,带动全县养猪业发展;以豫东波尔山羊场为龙头,带动全县养羊业发展;以永发养牛场为龙头,带动全县养牛业的发展;以惠民禽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县养鸡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发展养殖专业村28个,专业户3420户,畜牧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2%

  2、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在优化畜产品过程中,完善县、乡(镇)良种推广网络建设,以配种站为突破口,以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为基地,以扩大良种覆盖率为目标,走“引、繁、育、推”之路,有计划引进纯种波尔山羊、西门塔尔牛、夏洛克牛、杜洛克猪等新品种。全县良种养殖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3、以发展草食畜禽为重点,走生态畜牧之路。一是实施引草入田工程,真正变二元种植为三元种植结构,大力引进鲁梅克斯、紫化苜蓿等优质牧草种子,大力推广粮草、经草、果草间作套种。二是积极引导推广种植玉米饲料新品种,使农户走上全株青贮、直接饲喂。三是推广农作物秸杆青贮、微贮、氨化等技术。四是走种植—养殖—沼气—肥田相结合的路子。

  4、创新品牌,搞好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一是对家禽产品,胴体分割,提高效益。如对鸡进行分割鸡头、鸡翅、鸡爪、精肉等。二是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如“西门里皮革厂”、“刘氏牛肉”、“亚星乳业”、“惠民禽业”、“永发肉牛”、“豫粮种猪”等。三是创新畜产品包装、保鲜储运技术,造就了一批上档次、上水平、高质量的畜产品,提高了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河南盛荣集团生产的“虎威”牌地毯,被评为国优产品,年出口创汇150万美元,被省政府命名为“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5、建立预测预报制度,培育专业市场,拓宽流通渠道。一是利用兴农网,搞好畜产品市场宏观分析和预测预报,向养殖户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二是培育和新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拉动力强的畜产品交易市场,扩大了交易量。三是对养殖协会、中介组织、经济人加强监督,发挥其开拓市场能力,拓宽了畜产品流通渠道。四是健全了乡、村畜牧服务体系,搞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工作,切实为养殖户搞好服务。

  四、立足实际,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输出不仅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挣钱的主要手段、学习技术的捷径和今后创业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和东西部地区互通有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睢县是劳务基地县。县委、县政府把安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对外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兴县的一大产业来抓,立足实际,面向市场,使全县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每年劳务输出15万人次以上,年创收入6亿多元,人均增收600多元。全县形成了有组织、多层次,成建制的劳务输出新格局。2004年被评为全市劳务输出先进县。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转变农民就业观念。一是利用媒体传播信息。全县仅上半年共印发劳务输出宣传资料8万多份,发出各类劳务信息3万多条。二是典型带动。县委、县政府抓住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地外出务工致富及回乡创业典型,在全县巡回宣传,以现身说法启发农民的思想。三是发挥职业技术学校和劳动中介机构的作用。在政策驱动下,每年学生中招、高招之后,职业技术学校和劳动中介部门纷纷行动,以优惠的条件、快捷的路子,招收、安置人员。

  2、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机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县、乡、村三级均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县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纳入各单位目标管理,认真考核。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带队到用工单位商谈事宜,安置人员,服务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发挥驻京、豫、浙、疆、粤等办事处的作用,使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有序进行。

  3、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措施。一是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狠抓了劳务输出的规范管理,打击了非法职介活动,查处取缔了少数不符合开办条件的职业介绍机构,规范了职业中介行为,保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2004年在县城繁华地带建立了200平方米的睢县劳动力市场,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常年提供报名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同时,我们先后与京、浙、沪、粤等10多个省市100多个厂家建立关系,确定为劳务输出基地,受到良好效果。三是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处理各种侵权事件60多起,追回农民务工款300多万元。

  4、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利用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办学条件对农民工进行劳动政策法规、城市意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支持社会办学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三是采取订单式培训,请用工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授课。四是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训,以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安置工作,提高收入。今年以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班,培训人数1.5万人次

  5、为农民创业提供优良环境。县委、县政府为农民回乡创业提供和外商一样的优惠条件,为农民创业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提高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回乡农民自办各类企业2000多家。(魏昭炜)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