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可贵的“精神遗产”

2008/08/29  浏览量:     

 

可贵的“精神遗产”   

 

孙晖  孙兆乾

 

曾读过一篇留“精神遗产”的报道,说的是某军区离休干部、老司令员陈洛平,临终前把子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我的生命为期不长了,生前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这里有‘三块弹片’是我在战争年代负伤后,医生从我身上取出来的,我已收藏几十年,今天分给你们每人一块留作纪念,今后也可以把这弹片转交给孙子孙女们,要他们看到弹片,就想到今天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望他们‘好好学习、积极工作、艰苦奋斗、珍惜今天的幸福日子。’”读过陈司令员留下的三块弹片“精神遗产”,使我永远怀念在心。

时下,也有不少领导干部也像陈司令一样清正廉洁,明白做人,生前也没给子女留下什么,像郑培民、孔凡森、焦裕禄等就是好样的。可是也有少数干部在新形势下,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忘记了党的宗旨,放松了对自己要求,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贪污受贿、铺张浪费为子女建造高楼大厦、购置豪华轿车、增添“洋”色家具给子女留下温馨“安乐窝”。更有甚者,为了留给子女丰厚的物质财富,自己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了历史上人民罪人。

给子女留“精神遗产”是无价之宝,是人生可贵的事。是言教、身教为人表率精神楷模。伟大的革命家、外交家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夫人一生没有子女、他把积累的钱全部花用在培养烈士遗孤及贫困孩子身上,而从未想过把遗产留给亲友和家族。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任职时公正无私、高风亮节,平素对子女要求很严,在一次家教中说出一段话颇有道理:“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遇而多财,益增其过”。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很多,其中有一个道理是相同的即“精神遗产”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航标”。对子女少一点遗产,使子女多一些成才。

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像陈司令员那样重视“精神遗产”,莫要谋利私图,搞个人得失。要一门心思把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福利上,多做一些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有益事情,让无私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1]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