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走出认知思维的误区

2008/08/29  浏览量:     

走出认知思维的误区              

 

许建起

 

有这么一句话,很意味深长: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境界就没有事业。这句话说明做事创业要想有出路就必须有思路,要想有思路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必须走出认知思维的误区:

1.“全或无”的认知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是指以极端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评价:要么全白,要么全黑;要么完全好,要么完全坏,即对人对事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缺乏辨证的眼光。

这种思维方式使人盲目追求绝对的圆满,绝对的至善至美,使人害怕出现任何失误和缺欠。

这种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不合乎现实生活的。因为现实世界中无论是人或者是物,都不存在真正的绝对的完满。

2.过分概括化的认知思维

大家都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那人在树边捡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便来了一个“过分概括化”,以为天天有兔子在这里撞树。结果可想而知。类似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你的员工工作中偶有失误,你便认定他永远做不好事情。在你的身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情,你便可能武断地下结论认为这件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你身上。

这种混淆了偶然与必然辨证关系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当你在一些事情上遭遇挫折而心情痛苦时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它会使你把某时发生的一件消极事情看成是永无休止的失败模式,从而认定永远是这样。

3.选择性抽象化的认知思维

也许你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产生了不良情绪时,由于你情绪消沉,便似乎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有关的积极的内容都被镜片过滤掉了,能够进入到你心里的都是些消极的东西。有了这种思维方式,你不只滤掉了积极的内容和生活体验,而且会把黄金般积极的体验转换成消极的启示。

这种消极的以偏概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思维,会让你在现实生活中遭受许多苦恼,因为你对人对事总拾取一种与实际情况相矛盾的消极评价。

4.放大或者缩小的认知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不能按照事情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总是无限制地夸大或者缩小。

某件很小的事情发生了,本来不具有灾难性的后果而你却把它看的特别严重;某件很重要的事情发生了而你却认为它不值得一提。当你考察你的员工时,你可能会夸大或缩小他们的缺点或优点,从而不能正确对待员工们带给你的积极意义。须知,一个有思想有个性优点突出的员工其缺点也可能很明显。

5.情绪性推理的认知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是以自己的情绪当作对事情判断的根据,“我感到是这样,因此必定是这样”。以这种思维方式对事看人,注重的是感受和感性,而不是从对客观事物的实际认识出发。这就很容易给某些善于制造假象的人和阿谀逢迎之徒提供机会,因为这种人擅长的便是揣摩上级或领导的心理,迎逢情绪的变化,制造使上级或领导感官舒服的假象。

以主观武断的方式来对待人或事,没有不出问题的。

6.标签框架式的认知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现实生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条流动的河而非一潭死水。如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定的标签框架去标定框死,那一定是幼稚的、简单化的、错误的。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