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做什么都比做农民好”透出悲凉

2008/08/29  浏览量:     

 

做什么都比做农民好透出悲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洪波 

 

    在某些温暖的故事中,我感受到悲凉。

     一位散文家写《爱到深处》回忆父亲。这位父亲15参加革命,留下一辈子红色烙印,他最满意的就是让儿女们当工人。“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父亲阻止哥哥报考,说工人有一技之长,不管搞什么运动都会有饭吃;不要当知识分子,不管什么运动来了都跑不了。

      “不要当知识分子,这是一个革命父亲对子女的温馨提示,饱含深情又饱含人生哲理。在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国度,在一个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的国度,不要当知识分子成为一个时代的人生哲言,得有多么沦肌浃髓的肉体兼灵魂的革命,方可达成如此彻底的移风易俗

      这样的人生哲言与温情警告,其实我已看过很多次了,只是这次我看到它是从一个一辈子红色烙印的老革命口中说出,想想一个15岁离家去烙上红色印的人,烙了一辈子,却炼造出这样一句言简意远的话,其间有多少失望、多少震恐?造化弄人,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今年高考时节,我在报纸上看到来自农村考点的报道,一个女考生的家长说,女娃,好好考,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啊!这样的鼓励,同样是温暖的,同样也令我阵阵悲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啊,这就是农村的现实。

      时代不同了,高考恢复、尊重知识已经三十年,再心有余悸的人都已经知道,老老实实地学一门知识技艺在手,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再不会有不要当知识分子的警醒。何止是不会有这样的警醒呢,现在真正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就连叫人捐资兴学的公益广告,都在告诉人们,贫困山村的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就将全家脱贫,劝学格言因此也从知识就是力量变成知识改变命运。从没有出路有出路,这就是知识对人的命运所能够做的。

      十年寒窗苦,终为人上人,贫穷士子得中状元的古老戏剧,差不多只要改换一下道具,就可以作为现实戏上演了。我已经读到太多借钱读书,考中大学,然后飞黄腾达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足资证明知识改变命运并非虚言。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是励志的理想主义,知识改变命运则是励志的现实主义,诉诸从脚步蹒跚的农夫到西装皮包族之间的感官落差了。今天,很多人正为这改变命运的前景借贷读书。

      “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啊,不上大学,你最多做一个农民工,而考上大学,才可能过基本尊严以上的生活,从白领、老板、管理阶层到官员,各种可能次第展开,哪怕找不到工作,至少被计入了失业人口,而你不考上大学,就连被计入失业人口的资格都没有。一个农村人的人生,由一句考上大学才有出路的经验之谈而道尽。

      这样的农村,与我25年前考大学时的农村,与梁漱溟讲九天九地时的农村,并没有什么差别。当梁漱溟讲他的九天九地时,我尚未出生,户口制度还没有出现,统购统销还没有出现,三年饥荒也没有出现,但农民的出路已经很少了。在我上大学时,父亲说的也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啊,老师们谈的是这是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区别,农民们说的是做什么都比做农民好,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做读书人的危险,但到底倒楣的读书人还是好过自己许多。当时,一个城市人的心有余悸乃是读书的危险,而一个农村人的不二选择永远会是哪怕危险也得跳出农门

      “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这是任何一个农民都会得出的生命感言,其滋味比不要当知识分子更令人不忍细尝。做什么都比做农民好,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凉的人生体验,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可易移的宿命?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