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浏览量:
就在电影《建军大业》7月27日开始公映前两天,叶挺之孙叶大鹰怒斥让“腿都站不直的‘小鲜肉’来演叶挺,你们在羞辱谁呢?”老区君向来对一些演技差、排场大的“小鲜肉”不太认同,这让老区君在观影时多少带有一丝“挑刺”心理。
认真看完整部电影,“刺”肯定是有得挑的。从党史、军史的角度看,影片最大的败笔在于,对为何要建立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和其他军队有何区别等关乎“大业”的关键问题上,电影完全没有交代或者交代得非常漫不经心、敷衍塞责。商业化电影,以迎合市场为目的,花钱去介绍观众不懂或者懒得去懂的那些历史,是不可想象的。也许,片名改为“二三事”之类的名字更为合适。建军之大业,影片真的没能扛得起。这大概是革命题材影视作品走商业化路子不可避免的“硬伤”。
因为商业化,感官刺激是必须有的。影片中,战争场面壮阔恢宏,特别是爆炸场景更令观众直呼过瘾。因为商业化,使劲戳观众泪点也是必须的。因为商业化,“剧中人物本来就年轻”就顺理成章地大量启用所谓“自带流量”的“小鲜肉”。这一切,足以“拿下”围观的“吃瓜群众”。对于商业电影,这就够了。
不知是否是因为被“震”住了,在影片公映当天,就有人向《建军大业》道歉:“我们对‘小鲜肉’骂早了”。
不!你们对“小鲜肉”的批评没有错。
影片中,一些“小鲜肉”毫无节制的耍酷卖帅,透着一股浓浓的“无知的潇洒”味道。出演影片的一些“小鲜肉”由于对人民军队历史的生疏导致对饰演角色的隔阂,塑造人物形象不能算成功,以至于一些经常出演喜剧角色的“小鲜肉”一出场就引来了观众的笑声。对革命历史熟悉的观众更能看出,“小鲜肉”饰演的角色并没有展示出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到了生死关头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的那股特有的、让人景仰的“精气神”。
尽管如此,毕竟那段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是让人崇敬的,老区君相信,《建军大业》能够打动很多人,但真正让大家感动的,肯定不是来自“小鲜肉”。比如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的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那场戏,其感染力很难说是完全因为两位演员的演技。如果《建军大业》票房大卖,真正的原因一定是因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发生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故事的魅力,而不是什么“小鲜肉”们“自带流量”的功劳。
对于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能完全照搬“关注度经济”的套路去牺牲革命历史的完整与准确。还是老区君曾经说过的那句话,革命故事足够精彩,同样是“自带流量”,完全没有必要用那些本来就有争议的“小鲜肉”去画蛇添足。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