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井冈山:红土地,绿森林

2017/10/10  浏览量:     

  杜鹃花红的暮春时节,我来到江西井冈山参加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重温这座英雄之山的革命历史,感悟这座光荣之山的厚重底蕴。

  六天行程,受益匪浅。我徜徉于井冈山的红土地、绿森林,感受了她的险峻灵秀,体味了她的风采神韵。革命红,生态绿,绿色是井冈山的基调,红色是井冈山的特色。我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山像她一样,与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没有哪座山像她一样,因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而令人心驰神往,因孕育出一种伟大的精神而令人无比崇敬。

  茨坪革命旧址群遐想

  茨坪当年是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今天已经成为一座充满魅力的花园小镇。石奇草绿、水清花红的挹翠湖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茨坪的中心,站在湖心岛上远眺,周围的群山覆盖着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森林。

  茨坪革命旧址群。

  坐落在挹翠湖畔的茨坪革命旧址群,当年是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红四军军部等机关驻地。毛泽东那篇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就是在这座普通的院子里写就。

  一座普通的赣西小院,代表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理论的形成,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缩影。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找到了开启中国革命成功之门的钥匙,明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小井红军墓哀思

  雨后初晴的一个中午,我来到距离茨坪五六公里远的小井红军医院旧址。黑色的两层木楼似乎述说着它经历过的腥风血雨,游客在它的古朴沧桑中仿佛看到了红军官兵的坚强与悲壮。

 红军医院130多名伤病员殉难处。

  1929年1月的一个深夜,敌军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员落入敌手。敌人对红军伤员严刑拷打,逼问主力红军的去向。面对敌人的枪口,红军伤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穷凶极恶的敌人将伤员们集中到附近一处稻田用机枪扫射,130多名红军伤员全部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在那块稻田上修建了小井红军烈士墓。

  我在烈士墓前深深鞠躬,表达对英雄的景仰,寄托对先辈的哀思。

  烈士陵园里的震撼

  会议期间,三百多名代表集体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纪念堂、纪念碑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主体,纪念堂内的瞻仰大厅,陈列着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画像。吊唁大厅四周的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年牺牲的上万名烈士名录。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革命斗争中,井冈山根据地有4.8万多名干部群众为革命献身,留下姓名的烈士只有1.5万人,其余3万余人都是无名烈士。

  五百里井冈山,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回荡着英雄们的呐喊。

  黄洋界上的红歌

  井冈秀色美,最美杜鹃红。虽然已是六月,但黄洋界上的杜鹃依然在用一片片火红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30日,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四个团的进犯之敌,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为此即兴赋诗。

  就在我们走出黄洋界哨口的时候,一位当地导游姑娘唱起了山歌:“井冈山上杜鹃花又开,杜鹃花开盼那亲人来。星星之火遍神州,一粒火种映红了天。井冈山上杜鹃花又开,杜鹃花开迎接亲人来,东方太阳升起来,万紫千红向阳开……”

  歌声悠悠,意境绵绵。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这首井冈山红色歌谣,既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对红色政权的坚定拥护,又流露出对亲人红军的不尽思念。

  井冈山,一个不朽的传奇,一段永恒的历史。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