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扶贫评比过多也是形式主义

2017/12/08  浏览量:   作者:张贵峰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旗上下气氛紧张,因为该旗即将迎来新一轮扶贫检查评比,“迎检”已成全旗头等大事。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自治区于今年9月启动了全区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工作。半年时间内,这个旗除了要接受2次全区“大检”,还要接受专项审计、巡视、盟市抽查3次“小检”。过于频繁的扶贫检查在基层走了形、变了味。如一些互相检查变为“互相拆台”,一个旗一次“迎检”就花掉20万……

  (12月6日《经济参考报》)

  在扶贫工作中,适当开展一些检查评比,当然完全合理必要,既有助于及时了解掌握扶贫工作状况,也利于对扶贫工作实施必要的监督。但像上述媒体报道的这种十分频繁,以至于“半年5次”的扶贫检查评比,无疑又明显是过多过滥了,不仅显得“过犹不及”,而且存在许多明显副作用。

  比如,这种频密的扶贫检查评比,势必会浪费、虚耗扶贫人员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不仅会让基层扶贫人员“疲于应付”,而且也可能无形中让某些地方的精准扶贫工作异化为应付检查评比。这正像有基层扶贫干部抱怨的,“扶贫干部们天天疲于往这些人的驻地跑。为了准备检查材料和迎接检查,经常开会到晚上十一二点,根本没有时间走村入户”。另一方面,扶贫检查评比过于繁密,在财力物力上同样也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进而违背“扶贫”初衷。这正如有干部指出的,“哪个地方‘迎检’,都要做展板、拉横幅、准备各种材料和办公用品,还得好吃好住好招待”,“上次为迎接另一个旗县来交叉检查,全旗花在培训、差旅费、接待费上共计20万元,至少够给20个贫困户每家买头牛了。”

  此外,还应当看到,除了扶贫检查评比过于繁密之外,像旗县之间“交叉互相检查”这种具体的检查评比方式也值得商榷。如报道所说,“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情况下,只有尽可能把对方旗县的分数压低,才能防范自己被排在后几名,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扶贫工作成效。”

  毫无疑问,这种扶贫检查评比,实乃一种扶贫形式主义。在扶贫考核评价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上级、外来检查评比,也要不断强化“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群众社会尤其是被扶贫群众的检查评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在问责层面,也必须不断强化针对各种扶贫形式主义的问责,要把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让形式主义付出代价。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