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漫谈扶贫

2018/02/02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今天编发了一篇稿件:《习近平讲故事:下党乡,“地委书记我是第一个去的”

  》,文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为官都想当舒服官,那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呢。”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宁德待了一年零11个月,基本走遍了所有的乡镇。当时没有通路的4个乡,去了3个,都用了一天时间。

  为官想当舒服官,“当官不与民做主”。如今懒官,庸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作为官……不敢说盛行,至少还是有的。

  实际上,不少为官者以原来的情况想象现在,或以现在的情况推断过去,以网上的“现实”勾勒当下的现实,或者干脆将原有数据直接拿来……如此“作”出来的扶贫,自然不能是真扶贫。

  一些地方,纸上扶贫,数字扶贫,填表扶贫,坐在办公室,不下乡,不身临其境,不与老百姓直接接触 ,不知百姓心里如何想,不知百姓生活真相,高高在上,闭门造车。最后只能是造假扶贫,注水扶贫,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忘记了党的优良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违背了立党宗旨:为人民服务。

  当前各种社交媒体、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甚至身不到现场都能了解基层各种情况。那么,费时费力、跋山涉水是不是过时了?深入基层、沾满泥土的体察是否没必要了?

  我在工作之余画画,长时间不出去走走,就感觉画不出来了。按说如今智能手机普及,各种图片画册信手(机)拈来,还需要深入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去写生,去感受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师造化”,如何“中得心源”?大自然鬼斧神工,岂是凭想象得来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总书记指出,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杨万里有诗言:“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行在路上,风景自会迎面而来。不妨花一些时间、下一些功夫、多一些琢磨,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看花。才能切中肯綮,才能真正融入百姓,才能取得扶贫攻坚战的胜利。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