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群众生活无小事

2018/05/10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近日,湖北省红安县一段九旬老人被众人抬上三层楼办理社保年审手续的视频在网上传播。据家属介绍,老人身体不便长期坐轮椅出行,但他们在为老人办理社保年审手续时被告知,只能到相关单位三层的指定窗口为老人进行指纹录入和面部识别,家属因此只能将老人抬到三楼

  在古代,人称好县官为“父母官”。 一个好的地方官应该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这就是“爱民如子”,当百姓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官员理应加以维护,这就是“为民做主”。因此所谓的“父母官”其实是百姓的一种赞誉。如今称好官员为人民公仆,是指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党政干部。可见,从古至今,“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一个好的官员就要“勤政爱民”。

  群众生活无小事。“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如果在其位,谋其政,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又怎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折腾人民群众的事情?君不见,“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民谣已传几十年了,而且还将传下去。其实,把郑州换成别的城市一样一样的。君不见,每个城市都修有盲道,所有的盲道也就是在“全国助残日”前后会在新闻上露露脸,其余的时间,基本上就是被各种东西占用,成为摆设。

  现在城市都追求高大上,楼越建越高,路越修越宽,没有湖,挖;没有山,堆。可是很多城市的人行道,坑坑洼洼真难行。一到春天,漫天毛絮飞,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一到雨季,城市就看海。如果一个城市的决策者偶尔骑车、步行,去感受感受毛絮飞、看海、路面坑坑洼洼,我想他也会对自己有意见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仍然有一部分人民群众尚未完全脱贫,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难题有待解决……所以,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时的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经常在一线摸实情,经常深入基层,走进村社区,走进农户家里,多和群众多开展面对面的谈话,心贴心的沟通交流,在嘘寒问暖中了解情况,在家长里短中掌握民生实情,以真心换真心,用真心暖人心。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要虚心听取、诚心接受,做到不遮不掩不回避,更不能有反感甚至抵触情绪。

  要真诚听群众意见,把邀请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评判贯穿到党和政府各项工作全过程。方案制定前的意见建议收集,方案制定中的修改完善征询,方案出台后的执行效果反馈,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等等,都要请群众全面参与进来,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始终坚持群众标准,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不能用“官意”代替民意,确保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满意。

  要真情为群众办实事,避免说一套做一套,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挂在心头、记在心间,始终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生态”等各类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对当前能解决的,要不等不靠不拖,马上就改并且改好;对条件暂不具备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解释,争取群众理解支持。要会讲群众语言,善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在服务群众中争取群众支持,引导群众从“站在旁边看”到“跟着一起干”,从而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只有这样,才是新时代人民的公仆。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