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浏览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农村要发展,乡村要振兴,离不开金融服务,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中国目前有2000多个县,9亿多农民,农村金融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农村金融目前存在哪些难点、如何化解其中困境,这也是关系到2020年如期脱贫的重要命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青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扶贫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内容,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要把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融入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信贷投入,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抵押难”问题,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成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
“走遍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你很少能够见到有传统银行的支行分理处或者atm取款机的存在。有的地区农民存钱、取钱、汇款要跑数十里路到县城,过年回家取点钱也很麻烦,回来路上担心丢失,回到家里同样觉得不安全。而农村贷款、理财就更不方便了,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金融在农村市场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青觉说。
在青觉看来,农村金融没发展起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地区普遍居住密度比较低,有很多地区的交通还不是很便利,传统金融机构跑到这些地方开设网点不仅不方便、业务量少,而且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对于广大的农民来说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在征信系统记录中处于空白状态,贷款缺乏抵押物、也缺乏担保人,为了保险起见,银行自然也就不敢把钱放贷给农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农民信用问题一直是农业金融的痛点之一,金融机构很难去测算和评估他们的信用。
青觉表示,当前的农村金融工作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对于金融需求方而言,“三农”发展和当前及今后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是否可以全覆盖;二是多层次农村金融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三是对金融供给方而言,是否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如何迎着普惠政策的东风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青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坚持和完善政策性、合作性和商业性银行三者相结合的体系建设,形成三者之间服务分工、相互协作又有竞争的多层次市场结构,以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征集机制建设,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创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民信用评价体系,对农民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设定分值,按分值确定农民信用等级,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是构建政府、银行、农民合作组织信息共享平台体系,搭建政府牵头、银行主导、各涉农部门和涉农金融部门积极配合、农民合作组织广泛参与的合作平台,强化农村金融内外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开展诚信宣传,强化诚信教育,培育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