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只管形象工程好看,不问百姓如何点灯

2018/08/06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汝城县斥资4800万修建爱莲广场,仅6株银杏树就花了285万元,当地却仍有村民靠煤油灯照明。2008年以来,该县修建广场公园11个、市政道路项目26个,违规修建办公楼10栋,几乎一半的钱都用在大搞城市开发和城市建设,而培植财源、促进产业发展方面还不到6%。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广场越建越大、马路越建越宽、基建越建越奢华,这样的“面子”,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是否恰恰是最没面子!

    近日,西安地铁三号线大雁塔站的一处创意楼梯,因踩踏时能发出钢琴琴键声在网络上“走红”,吸引不少网友前来拍照或录制视频。但是,“钢琴楼梯”走红后,有网友为了拍摄视频而霸占“钢琴楼梯”,阻拦行人通行。地铁楼梯是人流拥挤之处,却建成网红楼梯,请问:人流如何通过?“钢琴楼梯”本身作为景观没错,错在安装地方不对。不能因噎废食,让本来就人流涌动的地方更加拥挤,甚至会出现危险。

    贵阳有一大楼,楼层总高有121米,瀑布设计高度为108米。该瀑布是贵阳市唯一的瀑布大厦,也是全国唯一存在的瀑布大楼。该大楼从此成为贵阳市一道奇景,来到贵阳市旅游的游客必去的一个地方。每次喷水,蓄水就要超过两个小时,开放一小时至少要花800块钱以上的电费,花费非常高昂。

    再说城市喷泉。喷泉已经遍地开花,几乎“每个市都有一个”。不断刷新喷射高度纪录的喷泉,屡屡成为新闻主角。君不见,浙江金华2004年耗资1600万元打造的“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如今处于半报废状态;浙江嘉兴2010年投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七一广场”水景音乐喷泉,处于长时间停喷状态;江苏常州2013年投资5800万元的音乐喷泉,也已闲置近一年。

  喷泉是美好的,但代价也是高昂的:修建往往是千万投资大手笔,运营起来更是耗水费电:一般一年的维护费用能达到工程造价的十分之一,且随着使用年岁、器材老化程度所需费用还会进一步上涨。喷泉当然没有原罪,建个普通的喷泉给公园或绿地点缀一下未尝不可。但很多地方不仅要建,还得高、得大、得第一。这背后的驱动力显然不是民生需求,而是赤裸裸的政绩需求。在一些决策者眼中,政绩不是细润无声的民生工程,而是轰轰烈烈的大型项目;仿佛惟有轰动与奢华,才能证明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自己的治理之功。

  一地喷泉一建一拆,几千万资金就打了水漂;放到全国视野里,就可能是几十亿上百亿。面对这样的局面,至少我们需要反思大型项目的决策程序。只有拓宽社会各界知情、参与的渠道,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监督与问责,才能遏制公权乱作为,惟其如此,类似喷泉大拆大建的事才不会一再重演。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的报道屡见不鲜,个中是非已很明显;但仍有一些官员前赴后继、乐此不疲,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一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健全,民生投入远不及形象工程来得显眼;二是地方官员权力过大,巨大的公共投入到底是投向最紧迫的领域,还是就图个城市外表光鲜?往往由当地主政者的主观好恶说了算,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比如,汝城县的前任县委书记已被免职,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紧急叫停一批还在建设的项目,这说明此前的决策机制有问题。胡乱折腾一气,烂摊子谁来收拾?搞出了大窟窿,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

  一个地方该怎么发展,什么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公共资金该用在哪些地方——在这些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上,地方官员还须充分听取民众意见,真正进行民主协商。同时,上级部门应切实发挥监管作用,让面子主义、政绩冲动没有野马狂奔的可能,如此才能杜绝公共决策“只管形象工程好看,不问百姓如何点灯”。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