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一日三餐进口几多“进口食品”

2018/08/13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有时会追寻食材菜肴的原产地,比如原阳大米、固始的笨鸡笨蛋、信阳土猪肉、南阳黄牛肉.....这些貌似土生土长的食品和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区别 ,可能也是仁者见仁的了。

  小时候家中普遍穷,村里如果有一家煮肉,真是香飘万家:很远就能闻出来是鸡肉香还是猪肉香。现在也可能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没有小时候敏感,即使在郑州吃到这些老家货,总觉得味道不是记忆中的味道:很多东西吃不出小时候的感觉,许多食品“味同嚼蜡”,食如“鸡肋”。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发展,工业“芯片之痛”卡在脖子之上,受制于人,让人感同身受。其实,在农产品方面,农业“芯片之痛”,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养了全世界最多的猪,但猪精液还要去英国购买,每年给英国企业带来的价值可高达4500万英镑;2017年我国共进口种猪10527头用于生产品质优良的猪仔,创近年来新高。我国是世界上产蛋量最多的国家,去年蛋产量突破2700万吨,但我国祖代种鸡大部分都依靠进口。我国快大型白羽肉鸡引种彻底依靠进口,我国现阶段尚未掌握种鸡的育种技术,国内祖代肉种鸡的育种数量几乎为零,需要进口祖代肉种鸡来生产父母代肉种鸡。2017年我国进口种牛79410头,平均价格为2027.4美元/头,总价高达1.6亿美元。我们的北京烤鸭,是英国种的“樱桃谷鸭”,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5%。很多高端蔬菜、花卉种子也都是依赖进口,比如蔬菜生产大县寿光,一年要花五六亿买洋种子。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统计,去年1-9月中国进口的蔬菜种子金额高达1.3亿美元,其中36%来自日本......

  我们早餐的牛奶、鸡蛋,包括豆浆,很可能是进口食品,或者是进口食品制作的。我们炒菜用的大豆色拉油,我们做大餐的肉类食品也可能是这样的。一日三餐,进口(嘴)的几乎都是“进口食品”。确实,我国目前在育种研发上要落后其他国家很大一截,许多国产的老品种逐渐被外来品种替代,这是农业的“芯片”之痛,也是农业的悲哀,更是我们决不能无视的农业“芯片之痛”。

  我们的老区,大多处在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地方,那儿有很多土特产“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何让这些土特产做大做强,做成中国自己的农业“中国芯”,走出山区,走向世界,是摆在我们老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利器。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