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黑龙江:巩固脱贫成果铺就振兴基石

2018/08/27  浏览量:     

  杜国明

  近日,经评估检查,我省抚远、甘南、富裕、望奎、饶河5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巴彦、木兰、依安、克山、杜尔伯特、孙吴、勃利、绥棱等8个省级贫困县通过第三方评估,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5个国贫县摘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可坚定其他贫困县迎难而上、势必功成的决心,同时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多种适用于我省特殊区域状况的扶贫模式,给省内外其他贫困县的脱贫工作提供了经验。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退出的各县还有一部分没有达到脱贫标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迫切需要帮扶;还有一部分疾病缠身、收入不稳、年纪老化、生活习惯不佳、勉强脱贫的人口,随时还有返贫的可能;还有一部分没有实现“三有三通”脱贫标准的贫困村,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十分不便;脱贫农户短期性收入比例高、政策性依赖强、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不同扶贫政策在进村入户中互不衔接甚至有所错位的现象偶有发生。所以必须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到2020年稳定脱贫依然是当前各退出县的工作内容。

  继续夯实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适用性、协调性水平

  有效衔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与方案适用;加强融合区域发展与改善民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我国脱贫攻坚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负责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中央和省市制定的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需要在县级进行因地制宜的组装,并组织乡、村干部有序落实。县级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已经脱贫摘帽的各县,在脱贫退出巩固提升工作中,应通盘谋划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从生态扶贫向生态宜居、从驻村帮扶到治理有效、从志智双扶到乡风文明、从“两不愁三保障”到生活富裕,全面统筹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多重目标,夯实县域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应充分考虑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建档立卡户零星分布村与集聚分布村、贫困村零星分布区与集聚分布区、自然村与中心村、无劳动力户与有劳动力户以及农户人口状况、家庭条件、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异,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户施策,夯实县域工作方案的适用性;应有效融合区域发展与民生改善、保障性政策与产业类政策、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真正做到部门间协同、落实中有序。通过夯实县域脱贫巩固提升方案的系统性、适用性、协调性,节约扶贫成本,提升脱贫质量。

  不断加强扶贫环节的人性化、精细化、长效化程度

  以人为本,深入了解;切实帮扶,不走过场;深入分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优化

  精准扶贫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包容性发展和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户一人伟大目标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执行中,扶贫干部需要深入了解帮扶户的现实困难,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习惯和陈旧的思想观念,避免简单生硬、高高在上、唯帮扶对象达到脱贫条件为使命的狭隘之思,提升扶贫工作的人性化水平;应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针对工作中呈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持续优化各项政策执行中的细枝末节,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走样变调,更要避免针对政策漏洞的投机取巧,持续提升扶贫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应深入分析导致区域及农户贫困落后的原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多阶段性目标,避免短期效应、急于求成,不断提升扶贫工作的长效化水平。各相关部门的窗口工作人员、帮扶责任人、村干部作为参与扶贫工作的一线人员,应提升对各项政策的熟悉程度,增强对农户的真情实感,掌握扶贫工作的基本方法,改善干群关系,彰显人文关怀,真正做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努力健全社会保障的多样性、全民性、福利性体系

  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全民参保计划;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当前,各退出县脱贫户中常住人口1人和2人户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55%左右,无劳动力户占45%左右,户主65岁以上的脱贫户占40%左右,“空巢老人家庭”是建档立卡户的主力军。由于气候寒冷,长期形成的偏咸、油大、好酒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多发,脱贫人口中,大病和慢性病人合占50%以上,另外残疾人口占12%左右。建档人口老弱化、劳动能力差、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各县应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性强,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全民参保计划,创新针对农民工、残疾人、智障人员、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增强社会保障的针对性、适用性、多样性,牢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网。在有条件的地方,将光伏发电、企业贷款分红等资金用于给村民尤其是建档立卡人口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致贫、返贫风险,减轻政策依赖与政府压力。

  持续提升产业扶贫的市场化、组织化、社会化层次

  有效链接扶贫产业与县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提升扶贫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激励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产业,增强市场能力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保障,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当前,各地扶贫产业以种植、养殖、菌类栽培等为主,帮扶单位或帮扶人员统购统销现象普遍,项目同质化、低端化、非市场化现象突出。各退出县脱贫户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占总收入的40%左右,低于普通农户的75%的比例。收入明显增加的脱贫农户中,来源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分别为18%和8%左右,而主要来自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分别为28%和45%左右,扶贫产业增收成效并不突出。目前有一半左右的脱贫户进行了小额贷款,一半左右的贷款户为自贷自用,一半左右自贷自用农户用于发展种养业或商业经营,金融扶贫促进农户产业发展的作用薄弱。因此,亟待提升扶贫产业的市场化能力、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水平。各地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来谋划和发展扶贫产业,特别是要强化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将扶贫产业与县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有效链接,凸显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要努力创新建档立卡户与普通农户、合作社、企业、帮扶单位在产业发展上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做好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的产前培训、产中服务、产后营销,提升扶贫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弥补建档立卡户劳动能力弱、技术水平差、管理能力低、销售成本高的问题;要推动金融、技术、人力、土地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引导合作社、返乡下乡人员、相关企业投资兴业、带动创业、吸纳就业,激励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产业,增强市场能力,提高产业扶贫的社会化水平,构建大扶贫格局。

  充分发挥思想引领的指导性、启迪性、激发性作用

  不断总结和大力宣传各地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努力实现“志智双扶”,共同营造文明乡风

  思想保守、因循守旧、观念滞后依然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精准扶贫思想,深刻领会思想内涵,努力提升政治站位,将精准扶贫思想与各地贫困区域特征结合起来,不断将伟大思想转换为伟大实践;要不断总结和大力宣传各地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主要模式、创新精神,启迪广大扶贫干部的智慧和思维,更加创造性地推进巩固提升工作;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人口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努力实现“志智双扶”,共同营造文明乡风。

   全面培育乡村发展的现代化、等值化、有序化能力

  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大的不均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各退出县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滞后,生态高产标准农田仅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教育、医疗、防灾、体育、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水平还难以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需求,各县行政村负债率在60%左右,村均负债几十万至几百万元,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乡村治理矛盾突出。不断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是化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必由之路。要继续推动乡村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防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要大力构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城乡服务等值化水平;要在稳定和优化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编后话

  5个贫困县(市)同步脱贫摘帽,是我省实现脱贫攻坚贫困县全部退出的良好起步,为今后3年贫困县有序规范退出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但如本文所述,各退出县还有一部分人没有达到脱贫标准,而这些人恰恰是脱贫难度最大的。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已退出县还需持续用力,巩固脱贫成果,力争稳固脱贫。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