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30 浏览量:
本报讯(记者杨久栋 孟德才)11月29日,在农民日报社举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堂”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教授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廓清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更新对农业功能和地位的认识,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和制度完善,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农民在现阶段是一个整体,但在概念上处在3个不同维度,需要分而论之。朱信凯认为:“农业是一个永恒范畴,是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伴随和支撑着整个人类进化史,并随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表现为多功能性的永恒的魅力产业。”农村并不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有山有水有希望的美丽田园和安居乐园。农民也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农业产业从业人员,不能把农民的概念标签化。准确界定3个概念的内涵,是我们认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本质,寻求解决之道的基础和前提。
朱信凯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粮食持续稳定增产,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树立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准确区分粮食、食品、食物3个概念。过去,由于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层次较低,往往对三者存在混用的情况。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语境下,粮食、食品与食物各有其独特含义。
具体言之,粮食是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食品是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或原料,食物是供生物摄入的成品或原料。因此,解决吃饭问题准确地说是要保障食物安全,应按照这一目标取向来做好政策设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关键是要解决两大瓶颈制约。”朱信凯认为,在涉农法律和规则制定方面,我国农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农业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同时,也要按照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要求,加快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题中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优先发展”的要求,其中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起来,就是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就有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