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山西省《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解读

2018/12/24  浏览量: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新的部署。今后3年,我省还有90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今后3年,脱贫攻坚战如何打?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如何提高脱贫质量?如何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日前,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聚焦深度贫困

  深度贫困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统计显示,10个深度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6.2万,占全省的29.1%,贫困发生率15.4%,高于全省11.5个百分点;今明两年要完成2154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任务。

  这些“硬骨头”如何啃?《实施意见》从改善发展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一县一策”、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特殊贫困群体兜底脱贫等五个方面,作了针对性的安排部署。

  “一县一策”是我省攻坚深度贫困超常举措的深化具体,是为10个深度贫困县量身定制的,共享政策10条、专享政策每县1条。《实施意见》明确,深度贫困县聚焦突出问题,逐项完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释放政策红利,提高政策落实的乘数效应。

  整村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自然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办法。《实施意见》指出,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坚持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六环联动”闭环推进,确保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搬迁2019年全面完成、搬迁人口全部入住。

  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病返贫,在无形中威胁着脱贫成果。以10个深度贫困县为例,目前剩余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残疾人和大病重病患者居多,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占43.1%、慢病和残疾占31.6%。

  在全力保障特殊贫困群体兜底脱贫这方面,《实施意见》出了哪些“药方”?一是强化综合保障性扶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的综合保障体系;二是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对农村低保家庭的重度残疾人,按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5%-10%的比例提高救助水平。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确保到2020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全覆盖。

  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表示,攻坚深度贫困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硬仗中的硬仗,只要我们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进上下实功、精准落地上求实效,实打实干,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强化政策措施

  帮扶措施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明确要求。《实施意见》提出,要从7个方面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具体包括特色产业、易地搬迁、培训就业、生态补偿、教育、健康、精神扶贫等7个专项。

  在特色产业方面,主要是强化龙头带动,加强技术培训,注重典型示范,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强调要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公司+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组织+贫困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培训就业扶贫方面,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确保有就业和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技能培训;建立并动态完善就业扶贫基础台账,鼓励“订单式”、定向培训,支持企业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参加入职上岗、安全生产、岗位操作、转业转岗等培训,深入推进劳务协作,完善省际省内就业扶贫对接帮扶机制,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

  在生态补偿扶贫方面,主要推进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和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在“一个战场”上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在贫困县建立10个林业技术实训基地,每年培训林农3万人次,每县培养50-100人的技术服务队,每年打造干果经济林高效管理示范园60个。

  在教育扶贫方面,对失学辍学率较高地方的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贫困地区“短”在哪里?最直观地看,“短”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上。为此,《实施意见》提出从8个方面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短板。即贫困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通、水利、危房改造、电力、网络、文化等8项任务。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改造。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因地制宜实施卫生厕所改造。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贫困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达到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村庄风貌干净整洁有序。

  加强统筹协调

  脱贫攻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统筹协调、强化协作是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坚强保障。

  《实施意见》提出,在强化精准脱贫政策措施保障方面,主要是财政、金融、土地和科技人才等4方面要素支撑。

  在财政投入方面,坚持增加政府扶贫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教育、医疗保障等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在人才和科技方面,开展科技精准帮扶行动。贫困县建立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各类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农业企业组建产业扶贫技术团队;每年为贫困县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2018年10个深度贫困县乡镇派驻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这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加强贫困乡村“三基建设”、培养锻炼干部队伍、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做好脱贫攻坚风险防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9项重点任务。

  就拿“考核监督”来说,改进省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考核,优化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市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情况;原则上每年对县考核不超过2次;改进第三方评估方式,缩小范围,简化程序,重点评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同时强调,要严格落实阳光扶贫廉洁扶贫规定,严格扶贫资金审计,健全预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

  刘志杰表示,考核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细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强化结果运用,既是对地方扶贫责任的加压,也是对扶贫工作方法的倒逼。

  为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脱贫攻坚顺利开展,《实施意见》明确,在深化领导联系、单位包村、县际结对、企业合作、专业人才挂职和学校医院对口“六个帮扶”的同时,增加了军队扶贫、社会组织扶贫和扶贫志愿服务等力量。

  本报记者 赵建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