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构建可持续长效机制 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9/04/15  浏览量:     

  ●构建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帮助贫困人口打好脱贫基础、增强脱贫动力,已成为现阶段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产业促脱贫的可持续性

  ●要加强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通过制度完善和保障水平提升来筑牢兜底保障的密网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搭建社会各界有效参与社会扶贫的平台,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形成长效社会扶贫大格局

  □董少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打好脱贫攻坚战,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构建可持续脱贫长效机制,帮助贫困人口打好脱贫基础、增强脱贫动力,已成为现阶段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作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今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增强产业促脱贫的可持续性

  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为产业兴旺奠基铺路。产业促脱贫是实现可持续脱贫的有力举措。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培育新的产业业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让食品加工、旅游、电商、健康养生、会展等二三产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永葆产业促脱贫的活力。如,包头市土右旗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坚持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旅游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为目标,重点实施103个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带动全旗1128人实现稳定脱贫、稳定增收。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经济组织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培育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规范各类经济组织的运营管理,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增强经济组织对当地贫困户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进而形成长效脱贫。如,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卫东南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主要从事南瓜种植、收购和销售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社员就是当地的农户,通过精心选种、统一施肥、规范化种植、农业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参与经营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脱贫的持久力量。构建“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主要方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集体土地进行发包、为家庭分散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进行集体积累等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三岔口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蒙薯帮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托管农户+公司”的发展思路,将1500亩土地纳入托管范围,共惠及233户359人,人均年收入由3年前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元左右,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20万元左右,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汇聚各路兴农人才,助力长久脱贫。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促脱贫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首先,加快引进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主要为产业发展提供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其次,对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助力脱贫的带头人、有劳动能力且文化技能基础相对较好的贫困人口开展实操技能和创业培训,进行分类教育、培训和扶持, 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第三,通过政策鼓励和科学引导,鼓励进城打工的有能力、有梦想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和扶贫事业,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第四,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下乡。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大量驻村干部和社会扶贫力量投入到脱贫事业当中,带来了辅助农村发展和助力脱贫的各种资源,创造了大量的产业促脱贫扶贫典型,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培育树立自主脱贫意识

  激发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针对如何摒弃“等靠要”思想,真正实现“智志双扶”,培育树立自主脱贫意识,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能力的目的,应当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加强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引导,鼓励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早日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脱贫致富的志气,积极主动投身劳动致富的行动中,使贫困人口在脱贫攻坚中成为主体力量。其次,脱贫攻坚要问计于民,充分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以颁发聘书、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方式激发贫困人口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人翁、主体责任感,主动投身脱贫事业。再次,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据“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全方位、靶向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织牢政策兜底的密网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目前,针对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加强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通过制度完善和保障水平提升来筑牢兜底保障的密网。首先,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次,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增强保障能力。第三,加强健康生活宣传,强化农村疾病预防和治疗,完善农村人口体检诊查制度。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现状适当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扩展大病报销范畴,减轻农民看病负担,降低因病致贫发生率。第四,增强教育促脱贫的能力,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上得起学的同时,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第五,持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且保障有力。第六,健全应急管理保障制度,对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原因导致收入减少的家庭给予社会救助帮扶、应急救助支持、心里慰藉和健康咨询,撑起受灾群众的生活信心。有了这样一张兜底的密网,就能够全方位保障贫困边缘人口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为持久脱贫提供制度保障。

  建平台畅渠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搭建社会各界有效参与社会扶贫的平台,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扩大扶贫主体的范围,增强扶贫的主体力量,形成长效社会扶贫大格局。首先,动员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攻坚,通过搭建产业项目、提供就业岗位、投资参股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其次,通过义卖活动、爱心捐款、产品认购等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其三,积极鼓励和动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农业技术人员等参与扶贫,通过健康宣传、体检义诊、急救培训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体的健康意识;通过义务宣讲、远程教育、参与授课、教师交流等方式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通过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全民普法、农村纠纷案例分析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增强贫困群众的法律意识;通过农业科普、技术指导、定点试验帮扶等方式指导贫困人员科学种田,改进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牧业收入。

  (作者单位:包头市委党校)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