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7 浏览量: 作者:费茂如
“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紧连每家每户,涉及民生根本利益。以执政为民的理念,处理好农民利益和城市民生不受损失,是我们各级政府应尽职责。
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一直呈现上涨态势,粮食、棉花、鲜乳价格屡创新高,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为每百斤119.4元,101.6元和101.3元,均为历史最高。“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涨得名扬四海、胆颤心惊。群众日常消费的韭菜、西红柿3—4元一斤;就连大路货青菜、萝卜也是1—2元一斤。据悉由于物价上涨过快,深圳家庭主妇去香港打酱油购副食。这真是风声、雨声、涨价声、声声入耳,怨声、叹气声、声声惊心。照吃下去,吃低保的城乡居民将面临生存危机。
农产品价格异常,对“三农”意味着什么?按理讲,农产品行情走俏,价格这样好,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民该高兴,但农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涨价并未给农民增加多少收入和实惠,党的惠民政策给农民的好处都成为有关行业截取的对象,何况物价因素给农民好处呢。正如广元市利州区元山村支部书记吴仕彬说的“不光是我们影响物价,物价也影响我们。元山村100余亩莲花白,因化肥、农膜、农药都在涨价,增加成本投入达5000余元,我们的蔬菜能不涨价吗?”
另据有关部门权威人士分析,游资是本轮涨价风的罪魁祸首。农产品涨价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目前农产品尚未产业化,各个流通环节很容易被操控。因此,游资可以借机炒作地域性显著的小产品是今年部分农产品涨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掌握基本供需的情况下,游资找准不影响民生、国家监控弱的产品进行短期投资,从而以囤货方式来影响供求,在自动的涨价中获利。
笔者认为,我们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中统筹考虑,科学编制“菜篮子”工程长期发展规划,留出足够土地资源,指导和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应对价格波动和保障稳定供应,进一步加强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价格监测,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坚决打击不法分子钻政策空子,哄抬物价。同时,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让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以利于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