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也谈背影

2010/11/27  浏览量:   作者:阳波  

  又听到有人提议朱自清的《背影》应该从课本删除,从以前的"擅闯平交道"、到现在的"病态式的感动"。我马上就联想到两件事,头一个就是杜甫的诗"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名与身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说的是唐朝有些人对于初唐四杰看不上眼,抱着轻浮态度随便写了文章嘲笑他们,但杜甫冷眼旁观提醒,这些个嘲笑初唐四杰的人经过时间的淘洗,身名终究消灭无存,却丝毫无损初唐四杰的诗文会像江河一样万古奔流。朱自清的文章能否像江河一样万古奔流,不是我们说了算或那些批评他的人说了就不算,必须经过时间的磨砺才能见真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批评的人倘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文学成就,却只是通过批判前贤来暴得大名,恐怕难逃杜甫预言的"尔曹名与身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二个是为什么废除朱自清《背影》的声浪经常在国内生,但在港台却很少有人会这样提倡呢?这就是个很耐人寻味的问题了。我教写作课时,第一堂课必讲《背影》,除了简单分析一下文章中的悬疑、时间交错、放大细节、压缩时间的技巧之外,我还经常提醒学生,《背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很有可能他意外触及了中国传统特殊的父子关系。一个中年失业又丧母的父亲,在双重打击之下,他还得故作坚强、乐观,安慰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对儿子的爱,反倒是经常暴怒以对,终于有了一次送行机会,他婉转地想用买橘子表达对孩子的爱,令人感动的是孩子终于在父亲的"背影"发现了满满的爱,那是故作坚强、严肃的父亲"正面"从未流露过的爱。这其实很可以扩大形容所有中国传统父子关系,父亲是威权、严肃、坚强的形象,望子成龙,不假词色,而小孩只能意外从背影才能发现父亲是那样温柔、疼爱和关心。然而,得等到什么时候父亲才能从"正面"流露出父爱呢,通时是父亲年老病衰、濒临死亡,他再也不能坚强、严肃,这时候父子关系就对调了,父亲变成承认衰老的弱者了,儿子必须变成能够照顾父亲的强者了,朱自清的父亲说:"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其中就有很深的感触和很脆弱的呼告,呼告儿子成为强者的盼望。这种传统父子关系在港台比比皆是,他们的父亲大都是这样,年轻时咬紧牙关,甚至可以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还不肯承认脆弱。
  但是诚如大家所知道,我们历经文革,再加上一胎化政策,难免斲伤传统伦理观念、造就出捧在手掌心长大的娇娇儿,认为朱自清这种父爱描写是"病态式感动"也就很可以理解了。不过我相信,这在我们大陆应该也是少数人的意见而已,因为说《背影》是好文章已经不是新闻,说它是坏文章才有话题啊!倘若有一天,我们中的某一位父亲当真如法炮制,辛苦买了橘子给宝贝儿子吃,儿子非但不感激,反倒生气起来,大叫:"买橘子作啥?我想吃苹果!"这才是新闻!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