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1 浏览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是党员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的必然要求。践行宗旨、服务群众,必须勤接地气、广聚人气,杜绝官气、远离浮气,摸着群众的脉搏做工作。
摸准群众愿望的脉搏。当前,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矛盾交织、情况复杂,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快速抉择、精准施策,以求见效快、收效好,决不能在犹豫中误时、误事,也不能因为心中无数、盲目而为诱发偏差、偏颇。人民群众有什么期望、困难、诉求,有哪些操心事、烦心事、闹心事,作为公仆与“父母官”的党员干部必须通过披星辰、沾露水,蹲炕头、到田头,手拉手、膝促膝地广泛调查研究,完整、快速、准确地掌握信息,摸准服务群众的脉动,坚决避免不见人、不听声、不碰面的主观臆断、“悬丝诊脉”行为。
摸准群众力量的脉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把人民的事情交给人民来办,人民的事情终究只能靠人民自己。党员干部主要发挥决策、组织、服务、协调、指导的作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组织和动员亿万群众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凝聚起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当前,必须把落实“六稳”,做好“六保”作为重中之重来谋划和落实,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多召开一些会议,多开展一些课题招标、难题攻关、项目揭榜等活动,在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策于民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中汇聚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激发群众创新创造的动能,推动服务群众在群众自我服务中跑出加速度、新特色和好成绩。
摸准群众评价的脉搏。服务群众的作风如何、效果怎样,群众是最好的评判师,党员干部决不能自话自说,自我感觉良好。一切决策,必须交由群众民主讨论,建言献策,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普遍赞成;一切服务,必须优化环节、提高效率,坚决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不作为、慢作为以及推诿扯皮现象,切实提高群众的服务感知与服务体验;一切管理,必须体现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规范性,强化监督与跟踪问效,杜绝假作为、乱作为行为;一切目标,都要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谋划,体现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一切工作,都必须听取群众的测评、评议、评价,以此发现短板、查找差距,完善措施、改进提高,切实彰显服务群众的精度、情度、温度与效度。
(张菊香)
编辑:童善友